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历史测试题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700字。
 
 八下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中)
 
 1.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始于( )
 
 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
 
 2.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
 
 C.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
 
 D.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 )
 
 A.西藏和平解放B.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C.建成青藏铁路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
 
 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 D.华南地区
 
 5.1957年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一年( )
 
 A.我国开始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
 
 B.三大改造结束,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C.中共“八大”召开,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6.有的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 )
 
 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
 
 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8.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