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8040字。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初步了解有关考古、历史地图、文物插图、古史资料等方面的基本常识。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通过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养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象,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习用观察法、阅读等方法来探究有关问题。教师以启发式教学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考古知识的初步理解,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元谋人、北京人 
    三、教学难点: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华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逐步引导理解。 
    四、教学过程: 
    导入:非洲起源论 
    教师活动:曾有一部分欧洲人认为,亚洲人并没有自己的本土祖先,而是非洲古猿移民的后代,并以此作为侵略亚洲的借口。事实是如此吗?其实,作为亚洲第一大国的中国,早在170万年前就已经发现了人类的足迹。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我们本国的祖先——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元谋人(从牙齿→元谋人) 
    幻灯片:元谋人的牙齿 
    引出元谋人的概念,着重指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170万年前)。 
    过渡性提问:是不是在几十乃至几百万年前中国境内只生活着元谋人这一种远古人类呢? 
    挂图: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 
    引导学生看图:请数一数,我国有多少处原始人类主要遗址? 
    从图上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我国境内分布着很多的远古人类遗址,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多元化概念)。 
    提问:从图上来看,这些原始人类都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为什么? 
    教师总结:集中于大江大河流域(黄河、长江、珠江,可指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土地肥沃的地方。 
    过渡性提问:在远古,既没有发达的交通,又没有可口的美食佳肴,更没有现代化的娱乐设施,那么他们是怎样打发一天的时光的呢?下面我们选择一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人类,来看看他们的生活情况。 
    引出北京人的概念。 
    2北京人(时间、地点) 
    ①相貌特征:看图“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学生回答。(猿的特征) 
    提问:从外部特征来看,北京人似乎更象猿,但为什么称他为人呢?(学生讨论) 
    ②直立行走(人的特征) 
    提问:为什么要直立行走?(环境改变,解放双手→劳动→手、下肢及脑的发展) 
    提问:手、下肢及脑的发展是同步的吗?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强调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