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7/27 17:53:3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010字。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预习学案
  设问导读
  1.      年,     逝世。      在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       
  2.赫鲁晓夫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 
  体制。
  3.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       日益突出。        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4.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       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    
  年代后期,又把改革重点转到       方面,此后,苏联的       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转变为       ,国家权力分散。
  5.       年8月19日,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失败,      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       领导人      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年底苏联解体。  关键信息
  1.1953    斯大林
  赫鲁晓夫  改革
  2. 斯大林模式 政治体制 
  3.矛盾   1964
  4.1985  经济  80
  政治  政治 多党制
  5.1991  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  叶利钦 1991

  研学设计
  学习要点
  一、赫鲁晓夫改革
  1.前提
  (1)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
  2.主要内容
  (1)赫鲁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3.结果和影响
  ⑴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⑵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二、苏联的解体
  1.背景
  ⑴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
  ⑵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急剧变化,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2.过程
  ⑴1991年8月19日,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遭到失败。
  ⑵政变未遂事件使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⑶1991年底,苏联解体。  学法点拨
  【透析1】 让学生知道赫鲁晓夫之所以上台后就进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因为原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陈旧而僵化的模式,它阻碍了苏联的发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