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00个字。
正确把握初中语文教育的实践性
建瓯东峰中学康建广
摘要:实践性是新课标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也是教育教学的必由之路。但由于对教育实践性本质缺乏正确的认识,以至于在教育教学中广大教师出现违背教育实践性原则的现象,本文的视角是初中语文教育实践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教育的实践性做了较充分的探讨。对基层教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育实践性必要性实施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育实践性的重要性。新课标也突出了语文教育的特点在于实践性.它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现实教育教学中广大教师仅仅是充当了知识的传授器.学生们充当了知识的储存器,被动地接受可能与时代相距甚远的知识。为此,本文主要从“语文教育的实践性”、“开展语文教育实践性的必要性”、“初中语文教育实践性的实施及建议”这三大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初中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 语文教育的实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些论述,清楚地阐明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征,为语文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
<一>语文教育实践性内涵
语文教育的实践性是指在语文教育的过程,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获得是通过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调控之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反复进行操作、练习而形成的性质特点。
1.“语文实践”有别于“语文实践活动”。
以往我们谈到“实践”,似乎总是与活动联系在一起,也就是习惯于把这二者之间划上等号,而联系课标的阐述,新课标提出的“语文实践”,应该是较“语文实践活动”更为宽泛的一种观念,即这里的“实践”是超越出形式的更为丰富的一些教学行为,而不只是单纯地以形式为主的“语文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