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第三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案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7660字。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
 年 月 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由于本部新的教学楼还没有建好,高一学生是在屏北分校上课,这导致许多学生和家长误以为我校本部没有招收高中生,加上屏北分校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严重影响了高中的生源,可以说学生的素质不容乐观。由于中考突出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地位,加上中考历史实行的是开卷考,导致学生缺乏扎实的历史基础,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普通高中进入新课改后,历史学科的教材变化是比较大的,福州市选用的是“人民版”新教材。以往的历史教材是按通史体系编排,而新教材则按专题体系,把历史归纳成若干专题,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每个专题包括古今中外的历史内容,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重点:概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难点: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简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简述苏联解体的经过,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用列表等方法归纳和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结合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情况,开展讨论,谈谈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阅读恩格斯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等历史材料,理解历史材料,并运用它来说明论证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苏联改革经验教训的学习和总结,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意识。
 通过对苏联从一个超级大国到走向解体原因的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教学流程】
 前两节课我们了解了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让我们一起来总结前两节课的内容。
 投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