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第二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360字。
 第二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兴起和发展的有关史实,认识新中国确立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基本特点和性质。
 了解“文化大革命”中开展的所谓“教育革命”的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中国教育带来的巨大破坏,它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断层”和“人才断层”,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严重损失。
 了解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伟大成就,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正确理解科技教育与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运用历史图片、影视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理性分析与感性认知相结合,引导学生归纳整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中国确立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现了新政权人民当家作主的阶级本质,是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民主政权。
 比较“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的惨遭破坏和新时期教育的繁荣,认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有稳定的国家形势和方针作保障,而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又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科教兴国”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
 联系实际,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响应“科教兴国”的伟大号召,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国初期及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新时期“依法治教”及教育发展成就。
 难点:科教兴国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她就是苏明娟,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她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事业的人。多年来苏明娟和所有接受希望工程捐助的学子一样,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从而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她学习勤奋努力,顺利地考入安徽大学。2005年,她大学毕业,顺利踏上了工作岗位。
 【新课讲授】
 阅读思考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教育的措施有哪些?取得哪些成就?
 2、“文革”对教育事业有哪些严重冲击和破坏?
 3、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