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6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科学小品的一般知识。
2.使学生了解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3.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
4.让学生体会本文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情趣的特点。
教学设想
1.本课内容容易把握,要点是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以及文章文学情趣的分析和理解,前两点宜采用教师质疑,学生思考、讨论、作答,教师予以评析、明确的方式进行;关于文学情趣这一点,略有难度,宜主要以教师讲析为主。
2.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熟悉课文,纠正学生可能读错的字音,解释词语;理清文章说明的重点和层次。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贾祖璋,浙江省海宁县人。我国著名的老科普作家。著有《中国植物图鉴》、《鸟类概论》等专著,以及《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生物学碎锦》等科普作品。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二、课文说明。
教师:本文选自《生物学碎锦》,是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
板书:科学小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其特点是以通俗有趣的写法介绍科学知识,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语言生动,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三、熟悉课文。
请二至三位学生依次朗读,教师随时在黑板上写下学生读错的字。每个同学朗读后,教师均需对其朗读情况作三言两语的简要评定。
板书:(课本已作注的不再板书)
:bó。一骑:jì,一人一马的合称。
啖:dàn,吃。
次第:一个挨一个地。“次”、和“第”均作次序讲。
四、分析课文。
教师:下面分析课文。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文章说明的重点和层次问题。
大家考虑一下,读过这篇文章之后,你对文章内容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印象最深?
学生略作思索便会答出:荔枝的果实。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荔枝是我们平时常见且喜食的水果,因此对它最感兴趣,同时课文对它也介绍得最详尽,所以印象深。
教师:请同学看课文,然后不要遗漏地说出课文介绍详尽到什么地步。
学生看书、思考、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