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教案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040字。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马可·波罗国籍、来华时间、著作的名称;知道“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设计的对带“胡”字蔬菜瓜果的历史考证活动,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马可·波罗东游历史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西方人民自古以来友好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通过学习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马可·波罗在元朝的活动、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二、难点
 东西方和平交往的历史作用。
 教具:视频、挂图
 课时:1
 教学过程:
 由《马可·波罗》视频片段导入
 一、马可·波罗东游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马可·波罗来华背景
 学生回答后归纳:马可·波罗来华是在蒙古帝国已经建立、东西方陆路交通大开的背景下实现的。国力强盛、交通方便、对外政策开明。
 2.看图,学生复述马可·波罗来华经过的国家和地区
 3.读教材,请学生概括马可·波罗在华经历
 一、学习中国语言;二、受皇帝赏识做官;三、受皇帝之命巡游中国各地、出使亚洲一些国家。
 可见马可·波罗不是一般地侨居中国,而是深入到了中国主流社会;;积极参与了中国事务,这为他后来写《马可·波罗游记》打下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
 4.理解:《马可·波罗游记》的内容和对西方的影影响。
 提问后明确: 《马可·波罗游记》内容涉及大量中国各地风土人情,中国的社会情况,亚洲东海岸的地貌,还描绘了赤道地区人丁兴旺的情景。从游记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相当成熟,游记中描绘的“东方神奇”,对还处在黑暗的中世纪的欧洲人,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
 《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人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刺激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兴趣,增强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社会动力;另一方面,游记提出了从欧洲可乘船到达东方的看法,破除了赤道无法穿越的误解,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