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960字。
 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华约等历史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的、全面地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危害的认识,培养学生珍爱和平的情感。
 课前探究:
 1、查找二战后美苏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对比的相关事实;
 2、查找柏林墙的相关资料以及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对和平的破坏
 3、探究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设问:二战期间美苏之间是什么关系?对,是盟友关系。二战中美国和苏联和许多国家一起组成反法西斯同盟,二战结束后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成冷战的对手,世界格局呈现出两极对峙的格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新课教学:
 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
 师生互动一:教师引导:二战结束后,欧洲衰落了,美苏实力强大。就像邱吉尔曾经比喻的那样:美国是巨大的北美野牛,苏联是巨大的俄国熊,而英国是可怜的小毛驴。
 同学介绍课前探究成果:"美苏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对比的相关事实。"学生通过具体史实能认识到二战后美苏实力最强,势均力敌。
 教师设问:美苏实力最强,为什么没有联合,而走向冷战和对峙呢?
 师生互动二:出示材料:材料一: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
 材料二: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