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有法,生才有所得
——《看云识天气》教后记
<<看云识天气>>作为生动说明文的典范之作,一直选录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教师们对于这篇传统篇目的处理,往往是将重点放在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及此文是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体现说明对象特征等文体知识上,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格外强调“以生为本”的课堂上,如何让这篇美文闪耀出其特有的光彩?在桥口区教委及教研室组织的“一课一论文”活动中,让我有机会深层次的思考这个问题。下面,就本人上这节课前后的某些方面谈点滴体会:
1 好的方式方法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喜欢课堂,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
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学,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众所周知,动机是行动的直接动力,是激励人们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是个体行为的心理动因。动机水平的高低强弱,决定着个体活动的质量、水平和效果。一般来说,动机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体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基于以上理论,在备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设计怎样的导入语才能让这篇极有实用价值的说明文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呢?是用“天有不测之风云”的俗语导入吗?不,那太平淡,且和此文的写作目的联系不大。导入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