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中借代和借喻的处理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古文翻译中借代和借喻的处理
安徽省舒城中学 何登保(231300)
高考中加强了古文翻译能力的考查,古文翻译涉及到这样一些知识: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语气语调以及修辞手法。本文谈谈翻译中借代和借喻两种辞格如何处理。
先谈借代
文言文中借代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如“布衣”代未做官的人,“缙绅”代官员,“三尺”代法律,“万钟”代高官厚禄。我们要了解古文中借代的大致情形,翻译时,必须把所代称的事物写出来。
1、以特征代事物,要译出事物本来的名称
例如: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虎丘记》)
“黄发”和“垂髫”分别是老人和孩子的特征,借指老人和孩子。全句译为:老人和孩子一同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乌纱”,即乌纱帽,借指官吏;“皂”,黑色,官府中的差役穿黑衣,借指衙门里的差役。全句译为:官吏的横暴,衙役的粗俗,也太过分了!
2、以部分代全体,要译出整体名称
例如:
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文心雕龙·情采)
今寡人不能,将率二三子夫妇以蕃。(《勾践灭吴》)
“国风”和“大小雅”是《诗经》的主要部分,所以“风雅”作为《诗经》的代称。全句译为:(当代人为文)远远地丢弃了《诗经》的优良传统,而学习近代辞赋的浮华辞藻。“二三子”,指代越国民众,全句译为:我没有才能,将率领你们夫妇们来繁殖生息。
3、以原料代成品,要译出成品名称
例如:
无乱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丝”是制作弦乐器的材料,“竹”制作管乐器的材料,这里借指音乐。译成:没有杂乱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金”是制作刀剑的材料,译成: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就变锋利了。
4、以具体代抽象,要译出抽象事物名称
例如:
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鞭笞天下。(《过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