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0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57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04年语文版课标本语文中考综合训练题
[命题说明]
这套训练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结合语文版教科书的特点和实验区同学的实际,来考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以语文积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卷四大题,26小题,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大题考察语文积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默写古代诗词、文言文名句,理解教科书中学过的诗歌和文言文。
第二大题考察现代文阅读能力,三篇文章按课内到课外的顺序排列,要求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能理解,具体考察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探究内容、感受作品、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考察对形象的感受、体验的能力,并鼓励学生有创意地阅读。
第三大题在教科书训练内容的基础上,考察综合性学习能力,与教科书既有密切联系,要求又有区别,可以检验综合性学习活动落实的情况。
第四大题选题作文,给学生留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作文话题与教科书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不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应善于运用从教科书中学到的知识、方法、能力解决本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应认真阅读文章,理解题目要求,尽可能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解答题目。这套训练分量较重,还应注意把握时间。
一、古代诗文阅读理解记诵。(27分)
(一)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8分)
(1)《长歌行》中告诫青少年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杜甫设想“还乡”的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调歌头》中苏轼为亲人祝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零了洋》中表明文天祥人生价值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默写课文原句。(4分)
(1)《论语》中谈论读书和思考辩证关系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威王采纳邹忌的谏言,悬赏求谏,“受上赏”的具体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3'--4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和胸襟?(2分)
4.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联?它好在哪里?(2分)。
(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11分)
包 拯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召权知开封府
(2)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3)拯性峭直,恶吏苛刻
(4)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
6.翻译下面语句。(4分)
(1)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2)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7.上面两段文字从哪些方面突出了包拯的性格特点?你还知道包拯的哪些特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