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彭山二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4大题,约2860字。
 四川省彭山二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2009.9) 命题人:朱远志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夏、商、周是我国奴隶社会三个重要的王朝,它们的兴衰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由兴起走向鼎盛的历史轨迹,据此回答第1题
 1.夏、商、西周时期是
 ①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发展时期 ②史称“三代”
 ③中国的“青铜时代” ④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春秋时期,分封制、井田制开始瓦解,各国统治者纷纷进行变革、改革,据此回答第2~4题
 2.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瓦解 B.土地所有制变化
 C.封建王权的强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3.战国时期各国新兴地主阶级开展变法运动的理论依据是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墨家学说 D.法家学说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使用
 C.铁锄的使用 D.水利工程的兴修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建设成就显著,据此回答第5~7题
 5.秦王嬴政即位时,统一条件基本成熟,这表现在
 ①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加强 ②长期战乱,统一成为人心所向
 ③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增强 ④少数民族南下步伐放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6.有关两汉刺史制度的介绍,正确的是
 A.刺史开始时没有固定的治所,但级别很高
 B.刺史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C.东汉行政区划包括郡县二级
 D.西汉末年刺史执掌军政大权,成为州最高长官
 7.下列有关两汉察举制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 B.察举是两汉选用官吏的惟一途径
 C.其内容包括察举和皇帝征召 D.东汉察举注重孝廉一科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同时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据此回答第8~10题
 8.下图是考古出土的一方汉印的印文、该印是
 
 “滇王之印”
 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 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
 C.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 D.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
 9.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到达
 A.马来半岛 B.马六甲海峡
 C.印度半岛南端 D.非洲东海岸
 10.下列有关两汉与日本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兴起了大规模移民日本的浪潮 B.对日本的社会生活有深刻的了解
 C.铁器、铜器与丝帛传入日本 D.汉武帝与光武帝先后赐予日本使者金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