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教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8/15 16:46: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464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实名为薛志辉,单位是南京29中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产生的背景,把握诗歌主旨和诗人的写作风格。
2、在熟读、背诵过程中,揣摩语言,感知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理解比喻的寓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加强诵读,揣摩语言,感知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把握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
1、朦胧诗的朦胧美。
2、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星星给人们带来光明,人们对它有无数的憧憬。同学们还记得《天上的街市》吗?郭沫若面对星星幻化了一自由幸福的天上人间,将自己的追求寄托在对星星、对街市的描写之中。江河的《星星变奏曲》又将给我们展示什么?抒发怎样的情怀呢?
(板书:《星星变奏曲》江河)

二、简介作者及“朦胧诗”
1、作者:江河,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星星变奏曲》,是他1980年在《上海文学》上发表的处女作,是“朦胧诗”的一首重要诗作。
2、“朦胧诗”: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求构成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而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则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这首《星星变奏曲》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三、研习课文
1、听读,学生初步感受课文。
2、自读,思考: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
3、讨论、交流上述思考题。
明确: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练习一)
4、主旨解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