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汤阴县一中201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62题,约7650字。
 河南省汤阴县一中201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两汉时期实行严密的监察制度。东汉时期刺史的监察权比西汉进一步加强,突出表现在
 ( ) A.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
 B.全国分13州,每州设一名刺史进行监察
 C.刺史没有固定治所
 D.巡察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2. 下面描述的是公元前4世纪中晚期关中地区的某个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以下四项中与当时的历史情景相符的是 ( )
 ①公元前339年,他在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了100亩土地的赏赐
 ②公元前338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③公元前335年,他又买了几百亩土地,成了大地主
 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同样得到政府的奖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孔子说:“周因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句话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夏商制度区别很大
 B.商周制度有本质区别
 C.商周制度完全相同
 D.商周制度有继承关系
 4.下列史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以贝为货币 ②掌握漆工艺 ③掌握了城市建筑术
 ④出现了刺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5.传说夏时“仪狄作酒”“少康秫酒”,反映了
 A.夏朝时人们就酗酒 B.夏朝农业生产有了发展
 C.夏朝人不爱惜粮食 D.夏朝人不注意节约
 6.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决定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 ②受书写工具影响 ③有利于交流传播 ④摒弃文化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地 地 地 地
 方 方 方 方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A B C D
 8.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较长的分裂时期,造成分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度的施行,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B.少数民族的入侵
 C.井田制的瓦解,封建经济因素的兴起
 D.周王室的衰微
 9.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
 A.开始建立邮驿传递制度
 B.商业城市发展为政治中心
 C.货币由混乱走向统一
 D.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10.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选用人才普遍实行“任人唯贤”、“因功受禄”的制度,这表明 A.新兴地主取得统治地位
 B.各国采纳了墨子“尚贤”的主张
 C.奴隶制的特权制度趋于瓦解
 D.奴隶主贵族竭力维护旧制度
 11.中原地区能够率先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其决定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