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诗两首》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8/22 6:5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2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工作单位:山东淄博实验中学
姓名:魏严坤

19南朝诗两首
[学习目标导航] 学习提示
1.了解山水诗的发展脉络。  2.学习本文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 情景交融的手法是重点,也是难点。
[背景知识互动] 知识积累
一、 写作背景      《登池上楼》晋初,政局混乱,文人常借歌咏山水寄托超脱尘世的情志,这首诗即体现了这种创作倾向。池上楼,在永嘉郡(今浙江省温州市)。谢灵运是从宋武帝永初三年(四二二)的七、八月到第二年(文帝景平元年)的七、八月在永嘉任太守的。这首诗应是写在四二三年的初春。  《登池上楼》是写诗人久病初起登楼临眺时的所见所感。前部分抒发官场失意的牢骚,中间描绘登楼远望所见到的景物,最后表达了怀人思归的情绪。诗中成功地描写了初春时节池水、远山和春草、鸣禽的变化,使人感到生意盎然。但从全诗的思想情调来看却有些低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首诗可能是谢朓出任宣城太守,离开建业,路上经过三山时所作。诗中抒发了登山眺望时的思乡之情。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南岸,上有三峰,南北相连。京邑:指建业(今南京市)。二、作家作品谢灵运(公元385—433年),小字客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谢灵运仕刘宋时为永嘉太守,历任秘书监、侍中、临川内史。刘宋初期,谢灵运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并丰富了描写山水的技巧,使山水描写从附庸玄言诗到蔚为大观,演变成山水诗,开拓了中国诗歌史上一个崭新的题材领域。谢灵运的山水诗,绝大部分是他作永嘉太守以后写的。在这些诗里,他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   谢灵运诗喜欢描写山水名胜,善于刻划自然景物,是山水诗派的创始人。其作品《山居赋》颇有名。与鲍照、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明人辑有《谢康乐集》。谢眺 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眺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晋宋以后,山水文学产生了,但多少还受玄言诗的影响,总带点玄理。谢灵运的山水诗就是如此。谢眺和谢灵运同族,世称“二谢”,谢灵运为大谢,谢眺为小谢。小谢诗学大谢,都善于模山范水,以山水诗见长;但二人的诗境和诗味却有别。大谢的山水诗仍然带有一些“玄言”的色彩,小谢的山水诗则抒发了思想感情,玄言诗的影响差不多已被消除殆尽。谢眺的山水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谢眺诗歌的重要特点,也是他对于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 解题《登池上楼》是写诗人久病初起登楼临眺时的所见所感。抒发官场失意的牢骚,表达了怀人思归的情绪。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概括了诗的基本内容,其构思也围绕着登、望而自然展开。识记要点谢灵运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并丰富了描写山水的技巧,使山水描写从附庸玄言诗到蔚为大观,演变成山水诗,开拓了中国诗歌史上一个崭新的题材领域。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创始人。谢眺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谢眺和谢灵运同族,世称“二谢”,谢灵运为大谢,谢眺为小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