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新课程优化设计《诗经两首》
工作单位:山东淄博实验中学
姓名:魏严坤
14《诗经》两首
[学习目标导航] 学习提示
1.知识目标:积累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理解其现实主义的风格。 2.能力目标:学习探究《诗经》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节奏的特点。 1.重点:《诗经》的内容理解。2.难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和鉴赏。3.学习建议:要边读边理解,边背诵,养成诵读的习惯。
[背景知识互动] 知识积累
一、 写作背景《诗经》里的作品多方面地描写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表现了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它们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其中有许多诗密切地联系着政治,针砭了社会。有些出于下层的反剥削、反压迫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更本质的现象。这种现实主义精神被后人所重视并产生了巨大影响。二、作家作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后人经常把它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解题《卫风•氓》详细叙述了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邶风·静女》真实地记录了两情相悦的一对青年男女城角约会的情形。识记要点《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三、重点字词1.字音将子无怒(qiāng) 匪我愆期(qiān)氓之蚩蚩(méng) 俟我于城隅(sì)静女其娈(1uán) 说怿女美(yì)自牧归荑(tí) 渐车帷裳(jiān)2.字形咎言 贿迁 其黄而陨 踟蹰贻我彤管 夙兴夜寐3.字义匪我愆期:拖延。载笑载言:一边……一边。无与士耽:沉溺。女也不爽:差错。言笑晏晏:欢乐的样子。静女其姝:美丽。洵美且异:诚然,实在。 字词巩固“氓之蚩蚩”中的“氓”“将子无怒”中的“将”“渐车帷裳”中的“渐”要读古代汉语中的音,不要读成现代汉语的“máng”“jiàng”“jiàn”。“其黄而陨”的“陨”不要写成“殒”。“踟蹰”要和“踯躅”的字形区别开来。“夙兴夜寐”的“夙”不要写成“风”。
[教材优化全析] 整合感悟
一、 内容祥解 静 女《静女》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篇。语言简练,构思灵巧。全诗以男子的口吻,生动地描绘出男女幽会时有趣的场面。感情深挚,活泼风趣。首句“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是一个多么的美丽女孩子,和他相约于城角。用“静女其姝”既是对女子的赞美,同时也生动体现了那男子在赴会时的那种欢欣、愉快、幸福,无不得意的心情。然而笔锋一转,“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那女孩子非常的可爱,看见那男子兴冲冲的到来,她悄然躲在一旁,于是那赴约男子非常的着急,不禁抓耳挠腮,转来转去,不知所措。“搔首踟躇”穷形尽相地写出了当时那个男子焦灼万状的情态。也借此表现了那个男子对所爱的女子的深情和迷恋的程度。“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那个调皮的姑娘,看见把践约而来的所爱,急得不成样子,终于露面了,并将一支小草送给了男子面前。“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这是男子接过小草后,就语带双关说这支小草光彩美丽极了。表面上是夸奖小草,实际是夸奖送小草给他的人。“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是说女子又将从牧场带回来的一支荑草赠给了男子,于是那男子进一步夸奖道:这支荑草实在是美的出奇。“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原来并不是这支草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所赠,所以爱屋及乌,由此为小草平添了一份感情色彩,平常的小草,在他眼里自然而然变得美不甚收了。正如朱熹《诗集传》:“言静女又赠我以荑草。而其荑亦美且异,然非此荑之为美也,特以美人所赠,故其物亦美耳”。 全诗篇幅很短,却淋漓尽致刻画出了男主人公等待恋人的急切、见到恋人时的喜悦和得到姑娘的爱心以后的幸福感,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慧美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男子形象。是一首美丽、动人、趣味盎然的爱情小诗。氓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土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前半部分继续回忆婚后的不幸,后四句则是回娘家后的情景,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读来不禁让人伤心落泪。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一婚变一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结构网络静 女第一章,期望约会:俟于城隅不见人(青年之急)第二章,爱人赠物:贻我彤管思情人(青年之恋)第三章,再写赠物:爱屋及乌重归荑(青年之诚)氓第一、二章:恋爱 (热情幸福)第三、四、五章:婚恋 (怨恨沉痛) 第六章:决绝 (清醒刚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