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50字。
《再别康桥》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参赛的篇目是《再别康桥》。对于这首诗歌的教学设计,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 教学理念
1、 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
2、 开放自主协作,培养会学。
3、 联想探索实践,鼓励善学。
二、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是初中教科书九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二课,教材把它列为讲读课文。在整个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诗少之又少,而这首《再别康桥》是二十世纪最出色的别离诗,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将它编在毛泽东大气磅礴的《沁园春•雪》后,让初中生通过学习了解现代诗歌的不同风格、流派,体会诗中的意境,从而激发初中生的读诗兴趣。
三、 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必修部分诗歌教学的要求——“品味语言,感受艺术魅力”,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能力层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徐志摩和诗歌的写作背景
(2)品味诗歌的意象、意境,领悟三美原则,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展开联想与想象品意象、悟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对母校剑桥大学的一片深情和无限崇敬,认识徐志摩真挚热烈的浪漫主义个性。
四、 重难点的确立
诗歌通篇都笼罩在作者与母校离别的情感氛围之中,作者选取了独具特色的意象,创造了优美宁谧的意境,表达了对母校的眷恋不舍之情。因此,我对本课的重难点做了如下设定: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意象,感受意境。
五、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