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09-1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3题,约6970字。
 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09-1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三1-3单元)
 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 ( 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第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儒家思想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以应对时代的挑战。回答1---7题
 1.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主要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以下说法,其中属于儒家的是( )
 A.崇尚自然的逍遥派 B.统治阶级重视的参谋集团
 C.平民的行动帮会 D.拥有社会同情心的文人学派
 2.董仲舒倡导的儒学的核心是( )
 ①心外无物 ②天人感应 ③三纲五常即天理 ④君权神授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
 3.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思想转变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 )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严重的挑战,但最终保留传统主流思想的地位,主要是因为( )
 A. 历代统治者“独尊儒术” B. 儒家思想内含有的“兼容”精神
 C. 南北朝时期强调“贵儒” D. 唐朝皇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5.北宋“二程”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已何与焉?”“天下物皆可以理照(照即洞明),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这两句话的含义有( )
 ①心外无物 ②理是宇宙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存在
 ③天下万物都可以用理来解释 ④理在心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阐释,两者的本质意图是( )
 A. 否定佛教和道教的教义 B.使儒学成为一种哲学
 C.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D.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7.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的“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和“工、商皆民生之本”两个观点”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思想上的反映 ③其观点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④属于近代民主思想 ( )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希腊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思想家辈出,东西方的先哲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回答8—14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