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9题,约6220字。
 舒城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命题:胡茂志 审校:阮在文
 (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 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C.维护宗法制度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2. 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元老院 D. 陪审法庭
 3.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4. 郡县制和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
 A.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B.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的命令和监督
 C.具有行政、军事和监察职能 D.郡县长官由天子任免而非世袭
 5. 西周用鼎陪葬的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据最新考古发掘表明,春秋时期诸侯墓葬中也有用九鼎的现象。这种情况体现的本质特点是
 A.春秋时冶铸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B.奴隶主的生活日益奢侈
 C.春秋时期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天子与诸侯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6.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指出当时经济突出特点是
 A.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的扩大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7.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它是在罗马对外扩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下列对万民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万民法是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B.万民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
 C.到公元前3世纪时,公民法与万民法之间的区别已失去了实际意义
 D.万民法主要侧重于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8.为迎接建国60周年国庆,某摄制组要拍摄中共中央所在地的纪录片,他们在农村的最后一站应选在
 A.井冈山 B.西柏坡 C.瑞金 D.延安
 9.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①洪秀全在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②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中英《南京条约》③侵华日军代表在南京向中国代表递交投降书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0.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