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一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2题,约10570字。
 天津市宝坻一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B卷)
 (出题人:杨继勇)
 考生注意:本卷共52题,时间100分钟,其中第Ⅰ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写在答题纸上。请认真分析,仔细做答;要思路清晰,字迹工整。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题,共50分)
 一、选择题(答案唯一,每小题1分,共50分)
 1.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宗法制
 2.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
 A.西周 B.秦 C.唐 D.清
 3.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的体系
 B.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D.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4.阅读右图,公元前221年,我国政治文明历程出现拐点,有关说明错误的是
 A.从分裂割据到实现统一
 B.从分封制发展为郡县制
 C.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D.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5.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有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 ,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 ( 康熙 ) 四人而已。”其中的“国家政体”指
 A. 王位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 文官体制 D. 监察体制
 6.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有: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中国封建社会形成初期,正值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此时的雅典
 A.所有的官职全部对雅典公民开放 B.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
 C.部分妇女和外邦人取得公民权 D.家庭贫困的公民仍然无法取得公民权
 8.据史料记载:“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罗马法律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这使得罗马帝国
 A.将习惯法完善为成文法 B.统治者加强了对外邦人的镇压
 C.制定境内民众都公平适用的罗马法 D.将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9.17世纪至19世纪,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突出特征是:
 A.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核心 B.建立方式多样化
 C.都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D.都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