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2010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3题,约5740字。
 河南省三门峡市2010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l至4页,第II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顷: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是指
 A.商人地位提高 B.诸子百家争鸣
 C.私田大量开发 D.诸侯重视教育
 2.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说:“这是品德的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一儒,乙一法,丙一道 B.甲—儒,乙—道,丙一墨
 C.甲一墨,乙一法,丙一道 D.甲—道,乙一墨,丙—儒
 3.钱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以下钱币,反映了由分裂到统一的时代变迁,并能极大地
 促进国家统一的是
 
 4.《汉书•霍去病传》在记述一次战斗时写道:“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文中的“两军”应该是指
 A.东汉军队与匈奴军队 B.西汉军队与匈奴军队
 C.西汉军队与鲜卑军队 D.西汉军队与突厥军队
 5.在中国古代的一本书中,反复出现“悲观”、“割爱”、“浩劫”、“慧眼”、“解脱”、“觉悟”、“无缘”、“庄严”等词语。这本书最早可能出现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6.《剑桥中国隋唐史》道:“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方面看到隋唐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材料中的“它的成就”可能包括
 A.三公九卿制度、刺史制度、科举制度、均田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度、以庸代役、大运河
 C.御史台制度、八股取士制度、枢密院制度、通判制度
 D.设立内阁、科举制度、枢密院制度、大运河
 7.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是个中等人才,出现盛世“非尽由人力也”。这种观点实际上
 A.抹杀了唐太宗的个人功绩 B.过分夸大时势的作用
 C.认为盛世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的作用 D.认为“时势造英雄”
 8.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尤其在唐朝时更有其独特的一面,除了自身的发展还融入了外来风格。下列手工业品不属于唐朝的是
 
 9.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推行行省制度,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因为
 A.尽量扩大行省的管辖区域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10.曾实行过类似于今天“一国两制”做法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A.金、西夏 B.匈奴、后金 C.辽、金 D.辽、西夏
 11.岭南地区、新疆地区、东北地区、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分别是在
 A.秦朝、西汉、唐朝、元朝 B.秦朝、唐朝、宋朝、明朝
 C.西汉、秦朝、唐朝、元朝 D.西汉、唐朝、宋朝、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