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三第一专题导学训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二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8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1/20 11:41:3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7230字。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导学训练(必修三)
  专题一    祖国土
  撰稿人:邢小雷  王晋芳
  【专题导学】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
  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说过:“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意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法国大作者雨果说:“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我国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也以“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倾诉了拳拳报国之情。
  但是,人与国家的关系是复杂的,从历史上看,正如法学家潘大道所说,国家“都是为少数人所独占——君主、军阀、资本家及专业之官僚、政客等”(《为什么要爱国》),他们在阶级社会中常常是作为国家的代表,这必然造成个体对国家的复杂态度,为什么历史上经常出现忠君与爱国的矛盾,道理就在这里。所以,陈独秀在谈到爱国主义时说道:“要问我们应当不应当爱国,先要问国家是什么。”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当异族入侵时奋不顾身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表现为愤怒与忧患,批判与建设,谴责与赞美,这些都可以是出自对祖国的热爱。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责任,都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一步步走向民主,走向繁荣,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习本专题,应力求完成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2.能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能根据本专题的特点形成课程间沟通的意识,将音乐欣赏与文学鉴赏结合起来。
  4.能在以往学习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散文与诗歌的特点,能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诵方案,通过朗诵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5.能在对专题人文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写作复杂的抒情或叙事散文。
  前三项为教学的重点。
  本专题收录了波兰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的《肖邦故园》,围绕这篇表现音乐家生活的散文,要将音乐鉴赏与文学鉴赏相结合进行整合与研习。本专题,特别是在第二板块,诗人们表达了对祖国十分复杂的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历史地、具体地看待国家、祖国、爱国主义、人与国家的关系等概念,提升他们的认识,加深他们的理解。这些都是学习中要注意的难点。
  本专题从两个板块对祖国这一人文主题进行梳理与阐述:
  第一板块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
  《祖国山川颂》发表于1980年,此时正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黄药眠这位历经新旧中国的老知识分子,从文化大革命的劫难中走出来,对此激动万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选取了伟大祖国的多个侧面,用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了祖国广袤大地壮阔伟大的自然风光,赞美了创造祖国的劳动者,表达了质朴而崇高的爱国热情,激发起人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决心。本文采取全景式的描画与铺陈的方式,超越了时空的界限,读起来大气磅礴,深情动人。在学习时,不仅要理解与阐释“祖国”的内涵,把握文章思想内容与情感,还要着力学习全景式铺陈和片断式描写的结构特点。
  《长江三峡》是刘白羽1960年11月中旬,从重庆乘“江津”号轮船驶往武汉,穿行三峡时所见的瑰丽奇特的景象的完美再现,作者以激越奔放的感情,运用抒情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长江三峡雄伟、瑰丽、险峻的山川景色,热情地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并启示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一条前进的途径,就能战胜艰难险阻。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重点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写景的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
  《肖邦故园》是肖邦的同胞雅-伊瓦什凯维奇怀着对肖邦深深的敬意,选取肖邦故园为切人点,介绍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的真情体现,在文中,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和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作者是把人、物、景与音乐交织在一起来写,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密不可分的整体。
  第二板块则要复杂得多,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
  《发现》是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后写下的诗歌。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的怀抱。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 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于是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这首诗。所以,它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诗人把从国外回来后的真实感受用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在诗中喷发出来,感情炽烈而真诚,在学习时要好好体会。
  《北方》写于1938年初,是诗人艾青接触了北方广大的农村现实之后的作品。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艾青亲眼目睹了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这给诗人的心灵蒙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灾难深重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这块神圣土地的深沉而执着的爱。本诗是自由体诗,没有整齐的段式和统一的韵脚,在表达上不受拘束,散文气息很浓,但在节奏、画面、情感等方面,诗的特点仍然十分鲜明。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作对祖国的讴歌。在十年浩劫中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她在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的同时,更具有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
  《祖国土》是阿赫玛托娃1961年创作的诗歌。饱含了作者对俄罗斯土地挚爱终生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是代表我们每一个人类个体领受了土地博大的恩情。诗人一生命途多舛,但她一直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在流亡他乡的日子里,她也在吟唱着:“丢弃国土任敌人蹂躏的人,我决不同他们站在一起。他们粗俗的谄媚我决不聆听,我的诗歌也决不为他们献呈。”《祖国土》更是直接地表达了她的爱国热忱。学习本诗,在理解文章的内容与结构的基础上,要着重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鉴赏本诗的艺术特点。
  【整体导读】
  祖国山川颂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并筛选信息: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
  2.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长江三峡
  1.理清文章的内容结构: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一段写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几个部分?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本文是如何按照散文写景状物的写作特点来写长江三峡的?诗情、画意、哲理在文中是如何统一的
  3.长江三峡山陡、流急、滩险,有时看起来“十分吓人”,为什么还使人感到美呢?
  肖邦故园
  1.肖邦故居有哪些特点它与肖邦的音乐创作有哪些联系 祖国与肖邦的音乐有哪些联系
  2.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园的四季与肖邦的音乐结合起来的
  发  现
  l.诗人带着满腔的热情急切地投入祖国的怀抱,为什么会迸着血泪喊出“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这样悲切的声音
  2.面对“噩梦”,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沉痛感情的 诗人到底发现了什么
  北  方
  1.本诗中,反映诗人情感指向或者说是奠定该诗情感基调的一句话是什么 这句话奠定了该诗怎样的情感基调
  2.找出作者所选取的意象,说说这些意象都带有怎样的色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1.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给你什么感觉呢? 
  2.两组截然不同的意象,象征着祖国怎样的希望?你是如何看出希望来的呢?既然祖国的新生振奋人心,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祖国土
  1、你从诗歌中,了解到诗人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吗?面对这种情况,诗人为什么说这是“自己的土地”?
  2、明明是在抒发自己对“祖国土”的热爱之情,而诗篇却用大量诗行写“祖国土”“普通与卑微”,为什么这样写?
  3、本板块被称为“颂歌的变奏”,鉴赏了这四首诗,你如何理解“变奏”?
  【考点链接】
  例一 (200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敦  煌
  大地苍凉而贫瘠,宕泉河已经干涸,只剩时间和风在河床上流淌。一段最鲜活的历史就住在这贫瘠的表皮下……
  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我,越过历史上那些小脚婆姨的时代,越过阉割了的宦官的时代,走进地层,走进敦煌,一下接通我们文明的另一个源流。
  时光早已远去,那些曾经吹过旷野的风还留在衣带上;描绘的手早已化入尘埃,从他们手底流溢出来的色彩还在;丰美的水草已成荒漠,从那里生长起来的繁荣却留在洞窟里。
  一场色彩与线条的盛会:灵动的肢体,飘飞的衣带,蘸着宝石的颜色自如地流转。在古中国的历史上,漫漫黄沙下,原来掩藏着这般自由的灵魂,这般高扬飘逸,这般酣畅淋漓,这般辉煌壮丽!当一个美丽的飞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带子舞成这样,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用它的灵魂在这根带子上舞过千年。洞窟外面,风把沙丘牵动过一轮又一轮,一千多年的风一直在上面吹拂,河水跟着它在流淌。桑叶上的阳光在上面闪烁,生命在上面歌唱,从绸带的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