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2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3 16:5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1、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3、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毛泽东诗词风格。
[教学重点]湘江秋景图

[教学难点]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中流击水等意象的理解。

[教学疑点]“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句似问而实答,它是否能回答上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课  时]2课时
第1课时

一、 导入: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飞夺卢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承担起抗日救亡的重任;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三大战役惊心动魄,波澜壮阔,把国民党蒋介石赶到了台湾,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的成就是巨大的;能像他一样做出如此伟大的贡献,是许多人的梦想。然而,这一切从来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晚上躺在被子里梦想出来的,它与毛泽东从小就树立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分不开,更与他一生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努力分不开。我们今天要学的《沁园春•长沙》一词,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32岁左右,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二、 基点:1、描写生动的词语:遍、染、透、流、击、翔;
2、需要记住的词语:霜天、怅、寥廓、峥嵘、风华、挥斥、指点、激扬、粪土、遏;
3、领字(一字领数句):看、忆、恰
三、 重点:结合生活感受,赏析湘江秋景图
问1:“万山——自由”5句从哪些角度来写湘江壮丽的秋景?
提示:静态——颜色(红、绿)、范围(万、尽、漫)、程度(遍、尽、透);
   动态——百舸(争)、鹰(击)、鱼(翔);
   自然(山  水)   人的活动
问2:这些景物叠加在一起,体现了一种非常豪放的意境,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和意(从诗中找出原句)?与诗下阙的抒情有何关系?
提示:“万类霜天竞自由”,赞美万物都在美好的秋光中争过自由的日子。言外之意是:何况作为万物灵长的人呢?中华大地、国家政权应由谁来主宰呢?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国共合作创造了大好的革命形势,而革命到底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斗争的焦点,陈独秀等人认为应由国民党来领导,共产党只起辅助作用。了解了这一背景,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这首词的主旨。诗的下阙也对这个问题作了非常有力的回答。
四、 难点:山、林、水、舸、鹰、鱼等意象理解(景中寓情);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情中含景);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情景合一,寓意深刻)。
五、 疑点:“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句似问而实答,它是否能回答上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提示:最后3句,主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不必做景与意一一对应死板的解说。寓意:显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敢于主宰历史进程的雄心壮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