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09——2010学业水平测试历史选择判断专项训练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660字。
 河南省调研室2009——2010学业水平测试选择判断专项训练(历史)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察举制 D、宗法制和世卿世禄制
 3、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推行,突出反映了
 A、调整中央地方机构 B、相权分散不利于中央集权
 C、中央决策的科学化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4、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它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这一机构应该是
 A.内阁 B.中书省 C.六部 D .军机处
 5、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议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到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个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古代雅典 B、古代中国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6、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7、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的事实应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8、与“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9、“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全面内战
 10.在中国有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1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亟待播撒革命的火种,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战略上需要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战略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