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同步练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中第五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0/9 13:5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8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试题。<br>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其中的“无我之境”和“以我观物”是根据叔本华(德国哲学家)的说法提出的。叔本华认为,人在直观(直觉)中与万物无异,所以说“无我”,说“以物观物”,即指写直觉中的境界。直觉中的境界用触景生情来解释,是比较合适的。<br>
从“无我之境”看,实际上就是触景生情。作者当时的心里比较平静,没有什么激情,王国维称这种心境为“物”,这时凭直觉去观察外物,他称为“以物观物”。这时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由于这种感情是由外物引起的,好像是从外物那里传过来的,所以“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实际上,触景生情的“情”还是作者本身所具有的,所以一接触到某种景物,又被唤起了。比方陶渊明《饮酒》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说“东篱”,说“悠然见南山”,显然有个“我”在,可见“无我之境”还是有“我”的。诗人在《归去来兮辞》里把自己的辞官归隐比做“鸟倦飞而知还”,所以看到“飞鸟相与还”引起了自己的感触,觉得气象很好,是触景生情。<br>
元好问《颍亭留别》:“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诗人急于想归去,心情并不悠闲。可是他看到寒波淡淡,白鸟悠悠,很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