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690字。
《冷战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介绍了二战后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美国经过二战,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本教学设计将讲解重点放在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义上,其他两目内容主要采取了教师讲解法和视频辅助法。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冷战”政策,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
2.掌握“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战后,美苏从盟友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形成,双方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美国、苏联两国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二)教学难点
理解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义。
●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讲述法,图片、影视资料辅助法。
● 教学媒体
图片:《科索沃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分布图》《苏联代表朱可夫元帅在条约上签字》。
视频:丘吉尔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出示图片]《科索沃战争》。
[导入]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利用科索沃问题对南联盟发动大规模的空袭,这种不顾国际法准则,无视安理会的存在,干涉主权国家南联盟内政的行为是冷战思维的延续,是强权政治的具体表现。那么什么叫冷战政策?冷战是怎样展开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板书]第12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
一、“冷战”的讯号
1.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义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小字内容以及71页的“日积月累”,回答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义。
[学生看书回答]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教师讲解]二战中,英、法、德、日、意等资本主义国家损失惨重,经济濒于崩溃,国内政治动荡。唯有美国获利甚大,战后初期,工业总产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53.4%,出口贸易占32.4%,黄金储备量达74.5%,同时军事实力也大大增强,军队人数1200万,且垄断了核武器,海外驻军遍及50多个国家。这种经济和军事优势,促使其称霸全球的野心迅速膨胀起来。然而,其称霸道路上障碍重重,最大的阻力是什么?——苏联。
二战虽使苏联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因战争而发展起来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无可替代的政治影响令美国不安。战后初期,苏联拥有1100多万军队和强大的军事工业,而且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东欧和亚洲一系列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西方国家感到,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反映,威胁资本主义制度,必须打击。但是大战刚刚结束,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基于以上原因,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