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50字。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设计人: 董鹏 (辽宁)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科学说明文,科学术语极多,篇幅极长,难度极大。在大赛的特定条件下又要一课时来取舍这篇文章。这就要求教者必须选点突破。这篇文章要教授的点很多,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内能读懂这篇文章,并在此基础上能获取一些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是很重要的,所以就设计了一堂说明文阅读学法指导课。
此教学设想的亮点在于“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这对七年级刚结束,准备升入八年级的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的说明文阅读积累还很少,对科学说明文的阅读经验更是几乎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借助这样一个文本,来进行方法的指导,可以说选了一个比较巧妙的教学切入点。
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写的一篇科学说明文《奇妙的克隆》
二、速读课文,清除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给大家提供四种解决的途径:1.看大屏幕的注音;2.利用工具书;3.向老师求助;4.向同学求助。(教师巡视)
2.请同学们齐读大屏幕上的生字并写一写较难的字。
(下面的环节,开始进入学法指导与实践。)
三、用“简介”的方法读第一部分
(设计理由:第一部分:“克隆是什么”。提示我们作者在这一部分诠释了概念,所以让学生学会用简介的方法阅读,提取文中能够诠释“克隆是什么”的关键语句,从而弄懂这个概念。)
1.师过渡引入:这篇文章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四个小标题。文章科学术语多,篇幅较长,怎样才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呢?今天让我们来上一节说明文阅读学法指导课,下面就让我们尝试着用四种方法来解读这四个部分。
2.齐读标题一。然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部分,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克隆。
提示:1.简介:就是简单介绍。标题提示我们这一部分是向我们介绍“克隆”概念的,所以我们用简介的方法阅读,提取重要信息,解释概念。
2.在读的时候可以用笔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引导学生明确三个关键短语:无性繁殖、同祖先无性繁殖的一群个体、无性繁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