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3张。这是一例获奖说课稿课件,弥补了文言虚词说课的空缺,详细精美,紧扣大纲,切合实际。课件里应用了超级连接,值得借鉴。含配套文字稿,约1890字。
文言虚词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清代学者刘淇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助字辨略》)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也是考查重点。其用法主要是连缀词语、标识结构、表达语气等。它在表情达意方面有着文言实词不可替代的作用。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而、之、其、以、何、乎、乃、且、若、所、为、焉、也、因、于、与、则、者。
二、学情分析:
学生抱怨难学——文言文是古代语文的一部分,它老早就脱离口语交际领域,成为一门只有认真学才能会的学问了,而对文言虚词而言,更是略显枯燥了。
老师感觉难教——要让学生先“识字”,后才能理解内容,这一道“文字”关,就已经让老师们头疼了,实词尚且好教,虚词却很难找到合适的规律。
我这两个班的学生文言级别不高,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层次也不高,所以复习文言虚词似乎有点难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激发兴趣对这节课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和技能:
积累掌握“而、之、其、以”四个虚词的多种意义和用法,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读诵合作激趣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好文言文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于家国于个人都是很重要的,放弃这些“咬文嚼字”的“国粹”,无异于是对祖先、对民族的“背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而、之、其、以”四个虚词的多种意义和用法。
2、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文言知识迁移,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课标考核:
1、考核虚词用法及意义
要求选出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这种考核提法占命题的绝大多数。在辨析时,要先看词性,再辨意思。
2、考核虚词的常见义与特殊义
能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文中的用法”即常见用法,它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
3、考查寻同析异两种题型
研析题,命题专家绝大多数会选择辨别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这种寻同题型。
4、考核选文与课文句子组合辨析
选文与课文句子组合辨析,它一半出自课内,一半选自课外,以此考核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知彼知己,百战百胜
六、教法学法
(一)、自主合作,初通句意。
古今语言差别很大,疏通文字,了解例句句意,是文言虚词教学的瓶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枯燥乏味的教学状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求取知识、训练技能的天地。教学角色转换,就能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互相挑战,明确巩固。
在疏通文字了解例句句意的基础上,可采用挑战的形式,促使学生对文言虚词及例句做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三)、读读背背,培养语感。
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重要的手段。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重要的读书方法。我们只要这样实践过,就能够体会到这句话的真理性。
2、文以气为主。现在能够留下来的许多句子,是经过几千年读者眼光的过滤,大浪淘出来的金子,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它们不仅思想内蕴丰富,更是气韵生动。这种气韵,我们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出来。
七、过程设计
导入---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展示---教师点拨---课堂检测
1、 导入:说文解字激发兴趣既:已经即:即将引出:而、之、其、以
2、 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发学案提出本节目标,让学生自主疏通四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了解例句句意,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状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求取知识、训练技能的天地。(在疏通文字,了解文意方面,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合作中,质疑解难,初步理解字句内容。教学角色转换,就能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 合作探究---小组展示---教师点拨
(1)准备阶段:小组里,大家列好自认为重要的字句,准备向别组挑战;为防备被人考倒,小组里的每个人必须过关。
(2)生生挑战:挑战者指定被挑战者,要求被挑战者离开书本资料,对字词做出解释,根据结果确定给哪个小组加分。
(3)师生挑战:先是学生向老师挑战,挑战成功加倍加分。然后是老师采用多媒体向所有学生展示挑战的内容,老师就可以乘机将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句落实到位。
(4)读读背背: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重要的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以气为主。
因为挑战带有比赛性质,激发了学生争强好胜之心,他们很感兴趣。让学生堂堂课有所得,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可通过日积月累逐渐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
4、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