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届高考作文应试指导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04届高考作文应试指导学案
一、审题:
要闯的第一关就是审题。高考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考生“思想”的比拼,如果审题误入歧路,再高明的“思想”,都只成了屠龙之技。特别强调找“关键词”。
(1)不能匆匆“扫描”考题,而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这样,可能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
(2)仔细读,是为了找出考题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非抓住它不可。
(3)当一个词在考题中多次出现时,它就很可能是关键词。关键词不止一个,要尽可能都找出来。“宁可错杀,不可漏网”!
(4)先用铅笔把找出来的关键词一一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忘四;然后,一 一落实被圈出来的关键词,即把它们的要求全部体现到作文中去。写完了,再用橡皮把铅笔圈过的痕迹擦去,以免做“记号”之嫌。
(5)细读命题中的“[注意]”。譬如2002年的作文,就要特别注意“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几项要求。
考生们如果切切实实做到了以上几点,“走题”的可能性就大大缩小了。
[训练题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登山运动员,有一次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当他奋力攀登到6400米的高度时,因体力不支,停了下来。他的朋友们知道了这段经历后,都替他惋惜。大家说,如果他能坚持一下,咬紧牙关挺住,再攀登一点高度,不就上去了。 没想到这位登山运动员却平静地说:“不,我自己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不遗憾。”这个故事引发你想到了些什么呢?请以“遗憾与高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这种形式的命题为话题作文。尽管话题作文中的材料主要起着引子或例子的作用,但是材料本身在启发考生如何使审题完全符合题意,如何更好地立意、选材、和选取表现主题的角度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话题作文在审题时,同样不能忽视“审材料”。一个有价值的材料,它总有一种内蕴的张力,对人的思维很有冲击力。这种冲击力往往来自材料所蕴含的矛盾。
你找到上面这则材料中的关键词了吗?如果你找得很准,相信你已经发现了材料中的两对矛盾:一是“6400米高度”和“奋力攀登”后的“体力不支”,二是朋友的“惋惜”和登山运动员的“平静”。当然,这两对矛盾又是互为依存的。你怎样理解这样的矛盾?根据话题的范围,你的立意可以侧重于其中的一组,也可以将两组矛盾结合起来确定一个主题。有了这样的审题过程,你的作文想要走题恐怕都难。
当然,这种形式的话题作文毕竟不同于材料作文,对作文内容真正有规定作用的是话题本身。只要能进入话题,你也可以放弃既劳心又费力的“审材料”,但前提是,你有足够的资本可以让你自信:你完全无需凭借材料就可以对话题作出比材料可能给你的启示更深刻、更高明的理解。
最后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审题时如果大家的头脑中能够搜索出一些与材料或话题相关的背景资料,审题往往会更为快捷和准确。下面附上“训练题1”的相关资料供参考。
资料一:美国总统杜鲁门当选后不久,有位客人前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很自豪。”杜鲁门的母亲很赞同,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