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二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8980字。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说明:
 1.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第I卷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l、与下列图片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一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石器锄耕”的耕作方式
 ②图二所反映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后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
 ③图三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在耕作方式上已使用铁犁牛耕
 A.①的说法正确,②③说法不正确
 B.①②说法正确,③的说法不正确
 C.①②③的说法都正确
 D.①②③的说法都不正确
 2、殷墟甲骨文中有: (王)令众人曰:
 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反映了商代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集体耕作
 3、《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侯)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业。”《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4、下列对地主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B.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C.是封建社会的偶然现象,封建政府通过均田制加以克服
 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5、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他获取史料的重要方式是
 A.实地调查 B.文献查阅 C.道听途说 D.考古发掘
 6、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身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倍受压迫,日夜劳作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