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教案9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触龙说赵太后
一、 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词语,积累文言语言材料。
2.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整篇大意,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以培养阅读能力。
3.进一步了解《战国策》长于写人记事的特点。
二、学习重点
触龙说赵太后的经过。“训练重点”中所列的文言词语。
三、教学设想
1.明确本课教学目标。
2.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是《战国策》中的写人记事的名篇。前面已学过《邹忌讽齐王
纳谏》,教学要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新旧联系,温故而知新。
3.课前预习要求:借助注释自读课文,初步疏通字句,划出“训练重点”中所列词语,回答文后“练习二”的思考题。
4.教学时教师着重介绍当时的背景材料,设计若干问题,理清全文思路,通晓文意,熟读成诵。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邹忌的讽谏艺术,今天我们来学另一位敢于进谏,而且善于进谏的高手,他就是触龙。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触龙说赵太后》。
板书:标题——《触龙说赵太后》
学生齐读课文一遍。完成课前预习(如前面教学设想之3所述)。
研读课文:
l.从题目入手,了解本文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交代时代背景。关键是抓住一个“说”
字,思考为什么“说”,怎样“说”及“说”的结果。
解题:触龙是赵国的左师,说是说服,劝说的意思。赵太后则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威后。
有关赵威后的历史小故事:
齐王派使者去问候赵威后,问候的书信还没拆开,赵威后就问齐国使者:“齐国粮食收成还好吧?百姓生活还安康吧?”齐使听了就不高兴了,说:“我是奉齐王的命令来问候您,而现在您不问我们国君是否安好,反而先问收成和百姓,这岂不是把卑贱的搁在前头,把尊贵的放在后头吗?”威后笑着摇摇头,回答:“非也!假如没有收成的话,百姓还活得下去吗?假如没有百姓的支持和拥戴,国君还当得成吗?我这么问是先问根本再问枝末,难道有错吗?”一席话把个齐使问得哑口无言。
听完这个故事,你们是不是觉得赵威后很深明大义,是个开明的君主啊?那么,在这篇文章中,她的表现又如何呢?
课文的背景: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65年,当时,惠文王刚死,孝成王继承王位,因年纪太小,所以由他的母亲赵太后执政。秦国看到赵国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政治局势尚不稳定,认为有机可乘,于是派兵“急攻之”,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2.阅读课文,分步解疑。
l)触龙说赵太后,劝说的背景是什么?
明确:研读课文第一段内容。赵太后新用事,国内动荡不定,秦国认为有机可乘,遣兵
“急攻之”,不得已赵国求救于齐。齐虽答应出兵,却提出要“以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
,且扬言: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必唾其面!
2) 矛盾迅速激化,赵国危在旦夕。面对危局,尽管老臣触龙心急如焚,如果像其他大臣那样 “强谏”,必遭“唾面”之辱。所以,触龙必须找到一种太后能接受的方式。试想一想,如果你是触龙,你将采取什么方式去劝说盛怒之下的赵大后?触龙又是怎样劝说赵太后的呢?化解矛盾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研读课文2-4段内容。
关键是抓住太后溺爱幼子的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达到劝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