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价值
、
唐山十七中 聂俊增
2004年8月
摘要:
诗歌,作为风韵独具的艺术符号,给人以几许沧桑之后的心灵感喟;诗歌,作为饱含美感的艺术形式,给人以直面生活之时的思想启迪。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便集中体现了这一点。白居易一生分前后两个时期,从他入仕到贬为江州司马以前,他怀抱兼济的志向,向朝廷上下的黑暗势力进行了猛烈的斗争,正如他所言“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他利用诗歌创作来配合斗争,写出了大量同情民生疾苦和揭露朝廷时弊的讽喻诗。这是诗人不畏强暴、积极进取的时期,也是诗人创作的黄金时代。诗人后期,遭受政治打击,主观世界由于世事的突变产生了诸多变化。后期白居易崇尚“知足不辱”“独善其身”。晚年时,甚至寄情山水、礼僧拜佛,道佛儒三家思想三位一体地影响着诗人,其诗歌创作少了原有的战斗意味,多了几许感伤、几许惆怅。尽管这样,后人也可以通过诗歌的不平、苦寂,来品味其人生,反观其社会,也会给人以一种独特的审美力量。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价值
关键词:创作理念 讽喻诗 江州司马 白居易
历史过去了,但大地上却留下了历史和文明的遗迹。这一遗迹,仿佛是一个向导,把我们带进悠远的历史空间,让我们描绘历史发展的轨迹,触摸历史跳动的脉搏,倾听古老世界的声音,获取前所未有的力量。那么,如若探索文明、汲取滋养,我们决不能忽视古老文明的奇葩——诗歌,因为“诗歌是人类母语”(卡西尔语)①,诗歌是风韵独具的艺术符号,是历经沧桑的心灵感喟。诗歌是启示的,它能够给人以无限的思想启迪;诗歌是艺术的,在诗人的吟咏中,它不断被感情化艺术化,成为富有审美蕴涵的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