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70字。
我的叔叔于勒
上海市包头中学 袁贝旎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教师 袁贝旎
年级 八年级 课程 语文 课的类型 新授课
课题 我的叔叔于勒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顺课文,圈划重点字词,以对于勒称谓的变化为抓手,揭示文章的中心。
2、由母亲对待于勒态度的变化,表现人物的性格,由点及面,进一步揭示中心。
教学重点 由母亲对待于勒态度的变化,表现人物的性格,由点及面,进一步揭示中心。
教学难点 讲清由点及面,揭示中心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导入 谈话引入:七步诗,想必大家都学过,集体一起来背诵一下。
这是谁写给谁的一首诗?为什么要写给他?为了什么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也有一对亲兄弟——菲力普和于勒,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他们间的故事。 曹植写给哥哥曹丕,哥哥要杀他,为了权。
检查预习:
1.注音
用以火车的形式,给以下划线词语注音。
2.根据书上的内容共同来完成这样一份关于于勒的简历。
(学生读出PPT上的音)
(检查学生简历的完成情况,并加以点评)
精读品析 1、快速阅读,圈划全家人对于勒的称呼变化的词。
师:那么在全家人的眼中,于勒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快速浏览全文找出全家人对于勒称谓变化的词语并圈划下来。
师:我们说从一个人对别人称乎的变化,可以看出他对这个人态度的不同,2.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全家人中谁对于勒的态度变化最快?
母亲。
3、师:非常好,那么请你再到文章中去把描写母亲态度变化的句子找出来,并告诉大家此时她对于勒的态度是怎样的?从中反映出她对于勒怎样的情感?
4.交流,教师总结。
在学生读句子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可以采用,告诉学生重音该落实到纳几个字词,也可以采用教师范读,然后学生小声散读。
师:我们看到在船上的于勒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像母亲描述的那样是讨饭的,乞丐?
师:那么我们说,他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是一个有良心的人。一个自食其力、有良心的人,却在母亲的眼中成了一个乞丐,一个讨饭的人,从中可以体会到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自私自利、势利的人。(板书)
师:(帮助学生回到板书上母亲对于于勒的称谓的变化,让学生看着板书,集体回答:
师生共说:
当于勒挥霍了属于哥哥的财产时,母亲大骂他是一个坏蛋,是一个无赖;当听说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并写信说要补偿对父亲造成的损失时,他在母亲的眼里突然又变成了好心的人;但当母亲在船上看到又老又脏的于勒在卖牡蛎时,他又成了一个贼骨头,讨饭的,乞丐。
师:究竟是什么让母亲不顾及亲情,变得这样地自私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