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150字。
2010年高考作文最新素材:中国人看病
纵观中国人60年的看病生涯,人们的焦虑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很多人怀念改革开放前的“公平”,其实那却是最不公平的年代,城乡差别、干群差别就是横桓在病人之间巨大的鸿沟;后30年,医疗号称走向了“市场化”,市场化的特点本来是丰富的供给和竞争带来低价,但我们“市场化”以后,“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反而更突出了。
建国初期:低水平的医疗全民覆盖
假如你生活在农村
在建国初期,假如你没有参加初级农业合作社,你得自费找村里的私人医生看病,花费不小。不过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随时农业合作化在全国的普及以及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看病也成为了“集体化”的一部分,公社普遍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将原先的私人医生“收编”,同时培养一大批“赤脚医生”组成基层卫生组织,而公社福利基金和社员自筹则是两大资金来源。这时,你大约只需缴出每年收入的0.5%到2%,就可以享受到免费的基本医疗服务。
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有不少好处:第一,你不需要长途跋涉到县城去治疗一些小病;第二,村社的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工作得到改善。因为公社为了减少对社员医疗费用的支付,往往对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极为热情,同时对社员进行卫生教育和密切的观察,以免日后生病耗费公社资金。有趣的是,当时一些公社为了出于成本考虑,还在自村的地上大规模种植中草药。第三,当然,这是至今令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好处:那时看病基本不花钱。
假如你生活在城市
假如你生活在城市,那就有福了。根据当时的政策规定,在企业工作的人,可以享受劳保医疗制度,包括疾病、养老、生育、伤残、死亡。你不需要出一分钱,费用完全由企业包办。不过,这还要分情况来看,假如你是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工作,则完全享受到免费服务;假如你是在城镇集体企业,那就只能“参照执行”;假如你不是任何企业职工,而是某个企业职工的亲戚,也可以享受劳保医疗制度,不过福利减半执行。
当然,最有福的还是政府公务人员、残疾军人、科研人员、学生,其医疗经费由各级财政在预算内安排,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都可以用公共医疗费用支出。有统计表明,在公费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之初,能享受到这项福利的,只占全国人口的2%。
60、70年代:“看病难”一样存在
假如你生活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