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50字。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合肥第三十中学 程立鑫
教学目标
1.快速筛选信息,逐步提高科普文的阅读能力。
2.理解本文的主要信息:克隆的概念以及克隆技术发展的过程。
3.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开展绘图表比赛,充分理解克隆技术的本质以及这项技术发展的渐进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搜索文本重要信息
1.学生自由速读,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搜集文中作者对克隆概念的诠释。
明确什么叫克隆: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一群个体。
2.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的作用?
明确:使文章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按: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及对克隆的思索行文。
3.课文当中列举了哪些克隆的例子吗?(按顺序)
明确:鲫鱼、爪蟾、黑斑蛙、鲤鲫鱼、小灰鼠、绵羊多利。
4.克隆技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造福人类?
明确:
(1)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2)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
(3)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点讨论:“多利”的诞生在世界引起轰动的原因。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从本段找现成的答案,必须要和以前的克隆技术加以比较。
比较鲫鱼克隆与多利克隆的重大区别:
概括鲫鱼的克隆过程:先取出一条鲫鱼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再把该细胞核植入另一条鲫鱼的无核卵细胞中,得到换核卵,经过人工培育,克隆鲫鱼就出世了。
明确多利克隆过程: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
三.竞争激发,看看谁的发现多:
(一)引导说明技巧的发现:
本文是说明文,可以看出条理很清晰,作者是怎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呢?同桌来商量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