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60字。
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文言文基本能力篇
【知识导学】
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之作。从先秦诸子散文到明清的八股文,沿用了两三千年。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习文言文,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但有助于我们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还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有明确的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阅读题从取材看以课内篇目为主,近年有向课外发展的趋势,选取的材料主要是比较浅显的记叙类文体。
浅易文言文的考查内容除对字词的考查外,更多的是对材料理解性的考查,主要包括句意、段意、篇意以及表现手法的分析等。从题型看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客观题多采用选择题,主观题多采用用原句回答的简答题或填空题等。那么如何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呢?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这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浏览或跳读一遍全文,明白文章大意,大概了解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人们对他如何评价等内容。
二、细读题目,定向阅读。一般来说,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较容易的题可在这一步完成。通读文言材料后,学生对内容虽有整体感知,但必然会留下许多疑点和难点。这时,不要去钻牛角尖,最巧妙的办法,就是浏览考题,从考题中设法获取一些信息,解决疑难。为了体现“浅显”二字,降低解题难度,有的命题者在设置题干时,常常把艰涩难懂的材料设成正确选项。那么通过看这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一遍,全文内容马上就会成竹在胸,结果自然事半功倍了。因此,我们要充分结合题干所给选项和阅读材料去理解。
三、再读材料,据文正义。从考题选项中得到的信息,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要辨清信息的正误,还得返回材料,据文正义。“据文正义”就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考查揣摩字义、词义、文意。“具体的语言环境”指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的中心意思以及上下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等。“考查揣摩”指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体味、判断、探究,以达到准确把握语义、文意的目的。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抓住关键性词语和语句的含义。例如: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可利用以下几种方法:1.利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释义;2.利用实词在句中的位置进行判断;3.根据文言文句式的特点释义;4.利用上下文语境推知语义;5.联系与之有关的成语的含义;6.联系所学课文进行推断;7.以题释义,利用选择题的解释来印证或更正自己阅读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