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ppt108
- 资源简介:
共20张。简约,实用,配有教案约2620个字。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语文第20课《山市》教案
Yunping7811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语,在诵读中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能迁移运用积累的文言词语。
2、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认识文中描述的山市蜃楼现象。
3、激发并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用简练的语句概括课文写景的内容和层次。
2、掌握文中的描写用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设想:本文用文言形式按明晰的时间顺序,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要完成在准确理解文句意思基础上简练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应以多形式诵读为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本文描述“山市”蜃景用语精练生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想像力。领悟、延展课堂内容,激活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先来欣赏几幅图片(课件),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学生想到了海市蜃楼)不错,这几幅图片就是海市蜃楼的景象,“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正是神奇、壮观的海市幻景的写照,今天,我们将在蒲松龄的引领下去一睹同海市一样的“山市”奇景,感受其文,感受其景。(板书文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作者情况(教师通过课件补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早岁即有文名,多次参加省试,却始终没有考上举人,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苏宝应做幕客外,都在家乡当塾师,终身郁郁不得志,生活清苦。《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狐愤之书”(取义孤独、悲愤)。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是蒲松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