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中 考 模 拟 试 题
总分:120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亲戚畔之(pàn)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B、明朝散发弄扁舟(biǎn) 秦王不悦(高兴)
C、岸芷汀兰(tīng) 长烟一空,浩月千里(全)
D、人不知而不愠(yùn)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⑴他是一个优秀的举重运动员,具有很大的______力。
⑵这项工程所需的钢材、水泥、红砖、杉木等_______已准备就绪。
⑶语文老师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把广告中______的成语作为规范的成语使用。
A、暴发、物质、篡改 B、暴发、物质、窜改
C、爆发、物资、篡改 D、爆发、物资、窜改
3.古诗词默写。(3分)
(1)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沙漠”有关的完整语句:
(2)我们学了苏轼的一些词,请写出一句寄托着作者美好愿望或抒发其政治理想的诗句
(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古语的诗句是
4.我们从余光中的《乡愁》中,感受到了用具体的物来代替抽象的情感,请你发挥想象填充空白,构成一组排比句,〈不能用原诗中的意象〉(3分)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的范围(2分)
东经120° 东经125°
北纬23°
北纬20°
6.宋词能够成为一代文学的形式,其实还是在文人参与创作之后,任何一种文学形式,想要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样式,没有文化的参与是不可能的,文化人的参与创作,意味着一种深邃的文化意识和高度的文化修养对文学样式的渗透和对文学品格的提升,就像把野生的杂花培育成可观赏的花卉和把原生的鲫鱼培育成五彩的金鱼一样。
用“_______”线画出这段话的比喻句,并写出这两个比喻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不迢过13个字)(3分)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13题(1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这首诗写诗人沿长江往东,泊舟北固山下,见江南残冬而产生___________之情。其中,“______”和“______”两字运用拟人手法,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