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竹文化》写作教学课例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酷 暑 话 竹
——《龙泉竹文化》写作教学课例
龙泉三中 许子兰
一、 引言
苏东坡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生活在有着悠久历史、丰厚物产、深厚文化积淀的地方——龙泉,却往往容易忽视它的美,感受不到其魅力所在。龙泉并不缺少美,它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面对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身边写作资源,为什么不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呢?
二、 寻找突破口
在去年吴丹青老师举行“家乡的 ”写作教学教案及学生作文评比中,我的学生反一平时作文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的窘态,写出了一批好文章,其中我班学生叶金霞写的《快乐一日游》一文还获得了市级一等奖。
现在,正值吴老师组织的“爱我家乡”写作教学案例及学生作文比赛期间,这不又是一个让学生展示才华的好机会嘛!选择什么为话题展开研究呢?要他们耳睹目染,能说会道的。我邀请了一些平时较为害怕写作和善于写作的学生,分析了龙泉的一些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选定了龙泉的竹文化作为研究的话题。这次下能保底,让写有困难的学生能说,上不封顶的作文训练想必能让学生出彩。
三、 背景
初三复习阶段,苦于作文复习实效性问题,我在对六册语文书进行逐个扫描时,注意到了荆朝渝的《隆冬话竹》一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说明文,涉及的知识面广,文化底蕴深厚。龙泉、锦溪不是有很多竹林嘛!学生也能写出此等水平的文章,我心中暗想着。选定学生所熟悉的竹文化展开写作训练,既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又能让学生了解家乡,进而热爱家乡,何乐而不为呢?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出示《龙泉绿竹身价倍增》一文(附后),并介绍了省级整治村里下阪的情况。在今年三月短短的近个把月的时间里,就有六家规模较大的竹胶板厂在这里开业,而且效益不错。小小的一个村子,装修豪华的洋房有数十家……
通过一些数据的介绍,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竹子,引起研究的重视。
接着,各个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确定了各自研究的主题,研究方案及组员的分工等,各个小组
围绕以下话题展开探究: 翠竹与锦溪人民、竹子的故事、竹之诗词、竹之对联。
学生课余展开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形成个性认识并写成文字,有几位学生还参观了竹胶板厂。第二个星期一汇报,过程如下。
㈠ 导入
教师朗诵:《竹韵》“雨来有清韵,风吹有清声。月照有清影,日出有清荫。”青青脆脆的竹,给我们是清凉的感觉,随风摇曳的竹,让我们暂时远离喧闹的城市 。竹超然于世却又坚韧不拔,竹林轻柔地舞动她的叶。遮蔽俗市的吵闹、抵御烈日的灼热、滤过狂舞的风,用她纤弱的身躯为我们营造脱于世、飘入仙的意境。听,倾听竹叶那沙沙的、微微的私语,看,静观那片片脆绿的、幽幽的竹林。 你们有何感触?
有一个学生笑着说道:觉得不热了!
师:跟我的感觉一样,在这酷暑难耐的日子里,就让我们来个“酷暑话竹”,尽情感受竹林深处的那份清凉和韵味吧!
师:我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从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和园林建设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及竹子与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中不难看出,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把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竹文化。
㈡ 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1、教师:竹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领域中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展示了竹文明的风采。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正如苏东坡所述:“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我们来听听第一组的“翠竹与锦溪人民”。(附下)
A、安家于竹林深处
美丽的锦溪里龙泉市区岁不远,但乡民都乐于在自己的家园四周栽竹种树,使家隐伏在翠竹绿树中,把家建成一个鸟鸣蝉叫松鼠跳、鸡啼猫睡狗悠步的农家乐园。乡民的日常生活终身与竹相伴,竹子就像我们家园的一道美丽篱笆,守护着我们的生活,装点着我们的生活。
B、翠竹陪伴的锦溪村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