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复习题精选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650字。
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自我测评
一 单项选择题
1.2009年,中国GDP已经达到33万亿元,增长8.7%,但人均GDP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全球排第110位。这一材料表明()
A.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总体的、低水平的小康
B.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不全面的小康
C.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D.我国必须坚持把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放在首位
2.2009年,我国GDP突破33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8%。这是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出现的高增长。这一经济现象主要表明()
A.我国人民生活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
B.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
C.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实现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D.我国已建成完善的市场体制和更具活力的经济体系
3.到2009年,中国三大产业在GDP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28∶48∶24变为15∶51∶34。三次产业的上述变化说明()
A.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B.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日益薄弱
C.我国已经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
D.我国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得到全面提高
4.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
A.全面发展思想 B.协调发展思想
C.可持续发展思想 D.以人为本思想
5.与过去“又快又好”的提法不同,我国政府针对近几年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两字对调,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理念正在悄然转变。这一转变表明()
①我国经济发展更加注重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②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
③我国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经济发展必须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
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②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③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④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 简答题
7.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N(单位:%)
指 标 1957年 1978年 1998年 2005年
城镇居民 58.4 57.5 44.5 36.7
农村居民 68.5 67.7 53.4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