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海通精神》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8 16:06: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海通精神
一、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 启发学生认识“海通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3. 归纳出一事一议的议论文的一般模式。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见到、听到各种事情,接触各样人物。对这些人和事,我们常会产生一些想法,想要发表一下看法,把这些想法看法写下来,就成了“一事一议”式的议论文。这里所说的“事”,除了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还可以是由别人(包括书报、广播、影视等)所提供的信息。而“议”则是自己对这些人事、现象的认识、联想、议论。这类议论文常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一般由两大部分内容构成,先叙事,后说理。 
2.自读课文,根据叙议的侧重将课文分成两大部分,并分别概括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1至3段)介绍海通和尚修凿大佛的业赞扬“海通精神”。
第二部分(第4、5段)联系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海通精神”的现实意义。
3.读析课文。
(1)请一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其余学生思考:
①找出这一部分中属于“叙”的内容。
②用扼要的语言概括“叙”的内容。
③在上述内容中,作者略写什么?详写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详略?
  明确:第1段与第2段的开头至“要钱一个没有”都以“叙”为主。这些“叙”主要介绍两项内容:一是写游览乐山,介绍乐山大佛的位置与雄伟;二是写游“海师洞”,介绍海通修凿大佛的事迹。介绍乐山大佛时强调它“高与山齐”“拔地而起”的气势,隐含着对大佛的修凿者的钦佩之情,文章点到即止,未作铺叙。写游海师洞,见到海通像也是一笔带过。接着写海通修凿大佛之难一一是筹款难,二是与豪绅、官吏抗争难,文章详写这些“难”是为了突出海通精神的伟大。
  (2)第3段写对海通的敬意。为什么“不起眼的小小山洞和海通托盘的塑像”会“远比乐山大佛高大”?这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明确:因为在海通身上体现了一种伟大的事业心与坚毅的精神,这是比乐山大佛还要高大的凛然之气,所以“只参观乐山大佛而不访问海师洞”就有负此行了。这段与第2段相照应,在结构上是全文由“叙”到“议”的过渡。
  (3)速读四、五段,并思考:
  ①什么是海通精神?
  ②具体说说作者由海通修佛联想到什么?
  ③海通修凿大佛同建设社会主义之间的联系点是什么?
  ④文章是如何展开议论的?
  明确:所谓“海通精神”就是伟大的事业心与坚毅不折的精神。作者由海通修凿大佛联想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业,因为这二者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与坚毅不折的精神。第四段的“无论干什么事业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就是二者的联系点。文章在点明“海通精神”的内涵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先从正面联系实际论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