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中的常见病之一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语言中的常见病之一
语言生硬,无真实感.更有生搬硬套方言浓重.缺少鲜活力。
一篇文章,有思想内容,有组织结构,但最终都要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使它成为有形的东西,否则文章本身就不存在。离开了语言,就不可能有文章,语言是文章藉以表达的工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高尔基把语言称为“文学的第一要素”,实际上,语言也是一切文章的第一要素。任何文章的语言,只有具有新鲜感或时代感,生动活泼,才有可读性。而写作时写一些陈谷子、烂芝麻,就会使读者望而生厌。目前中学生的作文普遍患有语言软骨症,没有生机。
下面以“谈我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为例,看看考生在叙述、议论、抒情等语言表达中出现的典型错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片断一:为了求学,我从离学校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租了一间小屋独自生活。白天与同学相伴为乐,夜晚与身影相伴苦读。冬天滴水成冰,寒风咆哮,夏天高温酷暑,暑热难熬。苦读中我抛弃了脆弱,学会了坚韧。
这段叙述流于概念,既不典型又不具体,哪个考生不是夏战酷暑,冬战严寒?说了等于没说。
片断二:生活是一部未经校对就匆匆发表的小说,生活是一场未经排练就匆匆上演的长剧,因而生活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怎能一遇挫折就自暴自弃呢?
这段议论议题不集中,开始议论的是错误不可避免,后面议论的是不能在挫折面前倒下,中间必要的推理过程是不可省略的,因为犯错误仅仅是挫折中的一种,不能以偏概全。
片断三:试卷发下来了,我大失所望:不及格。我是多么的倒霉,多么的不幸,多么的痛苦,多么的无奈。
这类抒情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无真情实感,只是徒有形式而已。
片断四:今天,我长大了,已经不再是很脆弱的人了。前段时间,爸爸出差,妈妈生病,我没有着急,而是从容面对一切,每天帮妈妈做点事,还毫不松懈地备战中考。你说,我是不是很坚强呢?坚韧的品格——我赞美你。
这段话,叙述的是自己如何成熟,如何从容处世,议论的是追求坚强,而抒情的对象又是坚韧,显得牛头不对马嘴。
“鞋"与“孩”
南方有一青年人到了北方,坐马车时不小心把鞋子弄掉了,他急忙向车夫说:“请停停,我的鞋(hai)子,请停停,我的鞋(hai)子!’’车夫是个老头,听了年青人的话大怒:“你如此无礼!你年纪轻轻,竟呼我为孩子!”青年人急忙向脚上一指:“我的鞋(hai)子掉了,不是呼你为孩子!”车夫愤愤地说:“那是鞋(xie)子,不是孩(hai)子!”
由于各地字的读音不同,思想交流容易产生歧义,达不到交际的目的,足见语言规范的重要性。
我妈妈是医院里内科医生,她经常在小儿科门诊室上班。记得今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夕,妈妈在值班,突然一个得了肺炎的小孩被一个农民打扮的二十多岁的年轻母亲抱进门诊室。当时,这个心跳微弱,脸色慢慢变青的小孩眼看就要失去知觉了。小孩的母亲急得直流眼泪。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来不及去搬氧气瓶,妈妈丝毫没有考虑自己,不顾一切,急忙俯下身子,口对口地给孩子做人工呼吸。不料,小孩竟然一咳嗽,口中的唾液弄到妈妈脸上,妈妈不嫌脏,一直坚持到送来了氧气瓶。由于抢救及时,小孩很快脱离了危险,不久身体又恢复了健康。
这段文字不够简洁,罗嗦重复,如农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同义重复,应当删去一个;又如不当的修饰,限制,也属冗词赘语。如“这个心跳微弱,脸色慢慢变青的小孩眼看就要失去知觉了。”在习作中,应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否则会造成句子杂糅,如“突然一个得了肺炎的小孩被一个农民打扮的二十多岁的年轻母亲抱进门诊室”。因此写作中我们要提倡言简意明,切忌繁冗拖沓。
读下面一个故事,想一想主人公为什么被打呢?
明朝初年,有个叫茹太素的人,在朝廷里当刑部主事。上任的当天,就要起草个条陈上呈皇帝。茹太素写了一万多字。
朱元璋叫一个大臣读给他听,听了半天,还不知道中心是什么。这一下,皇帝可火了,马上叫人把茹太素抽打了一顿。第二天,皇帝又找另一个大臣读,读到最后才知道只不过是提了几条建议。
这个茹太素该打。呈文繁冗,浪费了皇帝宝贵的时间。而诸葛亮的《出师表》则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同样是奏议,而《出师表》则语言得体,情词恳切,读来催人泪下,感动不已。由此看来,语言需同学们花功夫好好琢磨琢磨。
人靠衣装,文靠言装。那么对作文的语言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呢?
(一)简明 就是简要、明白。说话,写文章都要努力做到既简要又明白。在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信息的传递尤其要注意准确、扼要、清晰。说话罗嗦不清往往成为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废话连篇的文章更显得面目可憎。
(二)连贯 主要指段落连贯——段落衔接自如,无割裂感,做到文意贯通;句子连贯——做到句子的中心一致、人称一致、语体一致;议论连贯专—。不随意省略必要的说理过程,不因自己懂了就认为读者也懂;叙述说明连贯——不随意省去必要的交代和重要的前提,力求叙述说明完整,首尾圆合。
(三)得体 主要是指符合文章体裁——如议论文多用设问、反问、排比,多用长句。记叙文多用描摹、比喻、拟人,多用短句。说明文有时用生动语言,有时用平实语言,但都要求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