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互动练习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14 乡愁
湖南省慈利县赵家岗中学 赵群龙
教与学师生互动
(一)情境导入
余光中先生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在福建永春。他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光阴似箭,时间的脚步已经迈进了70年代的门槛。可是,在大陆和台湾之间,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双方没有任何的交往。余先生当时痛苦地想:也许这辈子真的再也回不了大陆了!诗人在他的诗《从母亲到外遇》中这样写道:“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故土……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时已六十四岁。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这不啻于泣血的悲啼,含泪的呼唤!这是一份“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这是一片化不开的乡愁。
乡愁是春日飘飞的柳絮,乡愁是山林如练的晨雾;乡愁是绵绵如丝的长长的铁轨,乡愁是落日天际的一叶孤舟;乡愁是羁旅途中扬起的灰尘,乡愁是明月下窗口仰视的双眸。思乡是人类最美的情感,它在岁月的心河中愈酿愈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余光中的《乡愁》一诗。
(二)整体感知
1、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在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是台湾诗坛著述最丰的一 位学者型诗人。主要诗作有《乡愁》、《待你,在雨中》等。
2、 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完成下列填空题。
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作者结合自身经历,运用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借助四个关键意象,再现了母子别、______别、______别、故乡别的情景,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情。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这首诗,并用符号在原诗上批注。(“|”表停顿,“·”表重读,“Δ”表示押韵 的字。)
[诵读提示]
要读好一首诗,关键是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对诗歌的节奏、语速和轻重读音的处理来表达诗歌内在的情感。那么,这首诗的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四节中,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却又有丝丝甜蜜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间,应约停2-3秒。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想象,全情投入。
2、 这首诗以叙事的形式,抒发了诗人无限的乡愁,诗中有一条明显的时间线索,请把这条线索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首诗中的四个关键意象是哪四个?前三个意象联结的是亲情、爱情、最后一个意象联结的是什么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反复品读全诗,说说“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四个词有什么特殊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归纳小结
徐光中的《乡愁》这首诗托物寄情,写出了小时候念母情浓,长大后恋妻情重,后来母子死别的人生哀愁。而随着诗意的深入,感情的加重,诗人的乡愁在最后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本诗构思精巧,意象具有单纯而丰富的画面美,节奏具有音乐美,结构整齐,具有建筑美。全诗以深刻而鲜明的主题,新颖而独创的形象,精巧绝妙的构思和完美的表现形式,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