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0张,另有说课稿。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中国的气候》属于区域地理范畴,是中国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内容包含三部分: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本节内容是基础性知识,为后面学习中国的河流、湖泊、农业等方面做好知识的铺垫。
  二、 设计思想
  中国的气候是中国自然环境的一大要素,与地形、水文等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部分内容由于初中就已学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联系已有知识,把握好重难点。利用学生已有的有关世界气候的知识,结合我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点和季风影响,让学生尝试归纳我国气温、降水分布的特点,并能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各种分布图、等值线图,培养学生读图和析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掌握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图,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图的能力。
  2、通过分析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观点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2、通过探究我国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大多数学生能意识到我国气候条件的优越性,建立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及雨带的推移规律
  3、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
  1、利用等值线图分析气温、降水的分布
  2、温度带的划分及其范围
  五、教法与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