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70字。
《春风》教案
虎林市逸夫中学王本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北国春风豪放壮美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品味文章中精美的语言,感知北国春风的雄壮美。了解描写景物重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2、感受语言之美,感受北国春风粗犷、豪壮,领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析精彩语句,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想像法、启发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
同学们,现在,我们北方已经进入了寒冷的冬季。虽然只是初冬,大自然已经显示了他的威力。能不能说说你对冬天的感受?冬天虽然寒冷,但我们同样热爱冬天。因为冬天可以让我们欣赏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景象;会产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想象;还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动人诗句。今天呀,咱们就提前走进春天,一起来学习林斤澜的散文《春风》。
(从生活中导入,拉近师生间以及学生和文本间的距离。)
二、检查预习:(3分)
1、大家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预习,说说你所了解到林斤澜。
2、现在请大家说说这篇课文中有哪些字容易读错,哪些字容易写错。
提醒学生:
着(zhuó)重 刮折(shé) 嘎(gā)地一声 冰碴(chá) 吹号(háo) 冰砚(yàn) 乍(zha)暖还寒 粗犷(guǎng) 冰溜(liū)
三、整体感知:(理线索,品情味)(12分)
1、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思考:这篇散文作者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通过朗读感知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变化)
2、师生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一开始就喜爱吗?作者明明要写的是对北国的春天的喜爱之情,为什么一开始不写自己喜欢北国的春天,却写怀念江南的春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尾为什么对江南的春天有了嫌恶之意?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学习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体会其作用。)
3、深入研读:
(1)北方的春风有什么特点?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2)北国春风来临后自然界有什么变化?
4、教师小结:作者开头从北方与江南春风的对比性议论入手,对北方的春风欲扬先抑;然后酣畅淋漓的描绘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最后呼应全文,在对比中有力地抒发了作者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