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县第一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四)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3/28 15:50:3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2970字。
安徽省铜陵县第一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四)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寨现象”要区别看待
郭振刚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最初是指一种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以兼容的强大功能、花哨的包装、低廉的价格赢取消费者而盈利。如今,山寨一词已经成为网络流行语,成为网民心中一种创新恶搞和非主流的标志。本来,你还以为它仅仅限于
数码、包装领域的时候,结果它居然挤进了娱乐圈。无人不山寨,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人民日报》
据《新华每日电讯》12月7日报道,一段时间以来,“山寨现象”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一种流行、一种“品牌文化”——从最初的“山寨手机”,到“山寨食品”、“山寨服装”、“山寨药品”等,甚至还出现了“山寨电视剧”、“山寨晚会”、“山寨歌曲”等“山寨文化产品”;一些地方,不仅有零散的“山寨产品”销售地,还有专售“山寨产品”的“山寨一条街”。
从物质形式考察,“山寨产品”无论是从最初的简单模仿,还是到现在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抄袭、复制甚至是“克隆”名牌产品,其实都是一种仿冒。由于“山寨产品”具有形似名牌产品的外观,确实让一些“山寨族”过足了名牌瘾,但“山寨产品”的出现和蔓延也导致了侵权。这种侵权既体现为对他人注册商标的不正当抄袭、对他人外观专利的不正当使用,也体现为假冒伪劣给一些消费者带来的产品质量问题。因此,“山寨产品”既给不知情的消费者带去了产品质量问题的烦恼,更给被仿冒企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害。
从文化形式考察,某些所谓的“山寨文化产品”契合了当今社会的“快餐文化”。一些“山寨族”认为,“山寨产品”是“99%的克隆加上1%的原创”,注重的是“形似”。这从一个层面说明,“山寨文化产品”迎合了一些人在较大生活压力下的某种情感宣泄的需求。剥离掉其模仿他人产品的特性,“山寨生活”的流行提醒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正陷入创造力的退化、萎缩?
“山寨”作为一种符号、一种流行语言、一种潮流主张,正在或者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诸多领域。客观审视“山寨现象”,引导其健康存在,是维持社会良性秩序的必然要求。
大体而言,对于“山寨产品”、“山寨文化”等,应该区别对待。对于那些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假冒伪劣“山寨产品”,虽然“存在即为合理”给了它们一定的生存空间,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其“搭便车”背后的侵权本质。不管“山寨族”怎样强调其“创造性”,都应该坚决打击,不能任其侵害合法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一些只是形式上模仿、并无实质的侵权,或多少有些搞笑的“山寨现象”,大可以宽容待之,引导其健康发展。
(《工人日报》略有改动)
1.下列有关“山寨现象”的解释不完全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从“山寨手机”开始,到各种“山寨产品”的纷纷出现,“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
B.物质形式的“山寨产品”其实都是一种仿冒,其质量问题很难得到保证,它无论给消费者还是企业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害。
C.“山寨文化”也能以产品形式出现,具有模仿他人产品的特性,说明了我们正陷入创造力的退化、萎缩。
D.“山寨”作为一种符号、一种流行语言、一种潮流主张,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2.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山寨”最初是一种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如今“山寨”一词已成为平民百姓心中一种创新恶搞和非主流的标志。
B.山寨产品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有其“创造性”,所以对山寨产品应保持客观而审慎的态度。
C.无论是物质形式的山寨产品,还是“山寨文化产品”,注重的都是形似,剥离掉其模仿性,必须深思我们创造力的有关问题。
D.“山寨”现象正在或者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诸多领域,无人不山寨,已经成为当今生活的一种态度。
3.下列有关文章内容推断想象不合理的一项是
A.“山寨”正在迅速演化为一个泛文化概念,它的内涵变得越来越复杂,其危险的一面也浮现了出来。
B.“山寨”现象来自于民间,是草根现象的一种表现形似,应为其创造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正确的舆论氛围。
C.不能将“山寨文化”与主流文化看做是势不两立的,“山寨文化”也是一种大众文化,它在某些层面体现了“大众”的意志。
D.目前有人正在筹划“山寨春晚”,向央视春晚挑战,这一定程度地体现了大众由被动的文化接受者、消费者向参与者、创造的转变。
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循吏列传(节录)
(序)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法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 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于王曰:“前日更 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班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①。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②,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兒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