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大语文环境,切实提高语文素质——高中语文教学有感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大语文环境与语文素质
语文教育具有多种特性:工具性、思想性、综合性、社会性、知识性,因此语文教学任务也因此具有多职能:知识教育、思想教育、审美教育、能力训练,语文能力训练内容也有了多项目:听、说、读、写、看、想等。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依靠立体的综合性教育。大语文教育实际上就是指语文的素质教育,它要把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吕叔湘先生说得好:“语文课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 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也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课本无非是一个例子。”这些教育专家们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外,尤其要引导学生能在课堂以外,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时时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立足社会、服务于社会。
现在教育界对素质教育的科学提法是素质教育“一、二、三”。“一”是铸造一个灵魂,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二”是两种精神,一个是人文精神,就是培养学生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行为习惯。二是科学精神,就是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一种特别感情,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三”是三种能力。第一是学习能力,就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教会学生多少知识上,而要放在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上,使学生终生受益。第二是科学实践能力,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动手展示所学到的知识。第三是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有位教育专家说:“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是一所没有活力的学校,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后劲的学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大语文环境。
二、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曾经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模式,而且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也留下了许多遗毒。主要表现了以下几种:
1、传统教学往往是课本一统天下,课堂教学成为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语文课的目的就是肢解所谓的名人名篇,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能背课堂上所有的内容。这就造成了一个怪诞的现象,一个学生一个学期只学一本教科书的内容,学生因此变得视野狭窄,孤陋寡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