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合合,水到渠成——浅谈初中生如何写好记叙文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分分合合,水到渠成
—— 浅谈初中生如何写好记叙文
写好记叙文,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最基本的内容,也是最主要的目标。纵观初中六册课本,所选课文大多为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散文、小说),再看教学大纲所列写作要求以及历年中考作文题,特别最近几年,中考作文虽说是文体不限,但就大多考生而言,他们最熟悉、最“拿手”的仍是记叙文,由此可见,记叙文写作(学生的叙述能力)的考察仍然唱主角。如此重要的记叙文,教师该如何去写,学生又怎样能写好,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尤其对于刚步入中学的学生,如何一步步地由写清楚一件事或一个人,到运用综合式手法写复杂记叙文,以及灵活驾驭各种表达方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叙述能力,都不是一个“轻松容易”了得。
所以说,搞好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必须在足够重视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循序渐进,让学生脚踏实地完成由小学到中学的过渡,由简单的叙述能力到综合式叙述能力的提高。本文所谈到的“分合”式教学法,就是基于上述教学原理而言。
何谓“分合”式作文教学法?简言之,就是将学生在初中应具备的记叙文写作能力,根据一定的规律,划分为若干个能力区(或者称之为若干个目标点),指导学生有步骤地进行专项训练、专项达标。之后再将这些小能力区进行整合,继而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
初中记叙文写作基本要求又是什么呢?概括而言,就是能够运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这四种基本表达方式,生动地写人记事。根据这一要求,可以把这种写作能力进行细化和分解,具体分为以下几个能力区:
(一)记叙文六要素把握能力。此能力区首先要求学生说清楚所叙述的事,尽可能全面,避免有所遗漏。一般而言,学生凭借小学的功底,基本上能达到这种要求,关键在于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六要素。即通过典型课文分析及适当的写作练习,使学生懂得并掌握六要素在记叙文中位置、形式的多变性。如初中第一册第一课《这不是一颗流星》(旧教材),就时间、地点而言,各有两个:万人礼堂看戏熊时,阿婆生病躺在医院时。又如,记叙文六要素中的起因、经过、结果并非泾渭分明,往往会出现起因、经过合二为一,或经过与结果融为一体的情况。
(二)运用倒叙、插叙的能力。平铺直叙是不少学生的“拿手戏”,但在大多情况下,“拿手戏”往往变成“流水账”,如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令人读来生倦。要改变此种状况,教师可作以下尝试:引导学生放弃平铺直叙的写作视角和结构模式,例如,尝试着从一件事的结果写起,即倒叙;从一件事的中间(经过)写起,即插叙。之后让他们自己比较一下,就文章的生动性而言,哪种更新颖独到,能够激发他人的阅读兴趣。也可采用“三步走”的针对性训练,第一步,熟记课文中出现的范例;典型的倒叙结构的范文有《背影》等,插叙结构典型课文有《驿路梨花》等。第二步,修改一篇“流水账式”的作文;按倒叙或插叙顺序写一篇作文则是第三步。这样以来,从理论到实践,由易而难地进行训练,也避免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
(三)在叙事中进行生动描写的能力。该能力区又可分为以下几个能力点,教师可结合所学课文进行强调,之后安排针对性训练。1、以生动的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可用初一册(2001年以前版)《花市》为讲解范例,写作训练则就近取材,如命题小作文《在课间》、《自习课上》等等。2、以生动的肖像、神态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色。针对性训练题目可定为《初见某某》、《某某人第一印象记》以及《写作业的某某》等,要求用简单的语言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特色,从而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3、自我心理该画能力。要求学生多角度表达自己内心情绪。可设计小作文《烦闷时刻》,或让学生描写自己高兴心情,却不能出现“高兴”等词。4、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运用的能力。以《第二次考试》为例进行重点讲解,之后写小作文《我的同桌》、《我的老师》等。5、点面相结合式的场面描写能力。训练题目可定为《课间十分钟》、《老师来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