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报刊杂志最新作品阅读训练之包利民、鲍尔吉·原野、曹文轩专场
- 资源简介:
约15870字。
2010年中考报刊杂志最新作品阅读训练之包利民专场
作家名片
包利民,男,有时发稿也用黎民、利民、去绝踪等笔名,黑龙江呼兰人。高中时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步入正轨。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 员,一些杂志或网站的签约作家。迄今已在全国及海外各大报刊发表文章数千篇(次),每年有百余篇文章被《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意林》、《格言》、《视野》、《小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等上百家文摘类报刊转载,并有数百篇文章入选各种丛书。《最美的声音》等文章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亲近母语 》第十册(五年级)。出版有哲理散文集《当空瓶子有了梦想》。文章《山上山下》获2005~2006年度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
青春故事•美丽的心
美丽的心灵也是特长
包利民
有个女孩儿长得很平凡,学习也很一般,歌唱得也不好,更不会跳舞。她经常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叹息,恨上天对自己不公平。升入中学后她更加沉默,看着别的同学又唱又跳,口才也那么好,她总是躲在角落里用自卑把一颗心紧紧地困囿住。
她学习很努力,成绩却很一般,为此她不知偷偷哭过多少次。班上的同学没有人注意她,下课时别人都去操场上玩了,她便去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把地面扫得纤尘不染。夏天时,她细心地在地上洒上水,冬天时,她把门口和教室里大家带来的雪扫干净,免得同学们进来时滑倒。没有人注意到她所做的一切,她也不想让别人知道,只是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
可是有一次同学们注意到了她。那天她迟到了,当她怯生生地喊了一声“报告”走进教室时,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到了她身上,随即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笑声。原来她的衣服很零乱,头发也梳得不整齐,一看就知道是起晚了胡乱穿上衣服赶来了。她低着头站在那里眼泪都快流出来了,班主任老师走过去帮她整了整衣服,微笑着说:“快回到座位去吧,课已讲了一半了,如果听不明白下课后找我。”她回到座位上,脸红红的。
2010年中考报刊杂志最新作品阅读训练之鲍尔吉•原野专场
作家印象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祖籍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宾图旗,1958年7月15日生于呼和浩特,赤峰师范学校毕业,现 供职于辽宁省公安厅《平安》杂志。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儿童作家。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均多次获奖。近年来以散文创作为主,著有《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散文集十三部。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作家,曾获得人民文学散文奖。
鲍尔吉•原野的散文诚挚朴实,坦诚而野性。他写草木精神,写纯朴的牧羊人、天真的孩童,写飞鸟和云彩,宁静而朴素,有一种玉石的润泽。他追求语言的简洁、干净、温润和有节制的幽默。他的文字豪放,雅洁,细腻,宁静,有一种自然形成的淡淡的诗意美,他总是让那些魔术般排列组合的文字不经意间震动你,像听那些海水般博大喧嚣的音乐一样令你目瞪口呆。
链接中考
感悟生活•“三不”原则
九件事
鲍尔吉•原野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
一,孝老。就老人的恩情和寿数而言,熬一碗粥跑过去端给老人都不为过。当年父母哺儿是春蚕抽丝,侍奉双亲却应斩钉截铁。别的事可以不急,这个事要急。
二,行善。行善等不得发达之时,等不得日进百金之日,最穷的人也能行善。当年在陕北时,有人向毛泽东报告,警卫张思德烧炭牺牲了。毛主席说,他是个老实人。雨后,他拿铲子把路上的坑洼处垫平踩实,他是个忠诚的人。平整小路,可为大善。只要利他,凡事皆善
2010中考报刊杂志最新作品阅读训练之曹文轩专场
作家名片
他,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他,用纯朴的文字书写着真善美。文如其人,曹文轩的作品一如他那样本实自然,弥漫着原始的未加雕琢的自然气息的唯美,美得动人心魄,美得洗去俗人的浊气。他笔下的文字是美丽的,故事是感人的,细节是温馨的。愿美丽的世界有 更多纯美的作品,愿美丽的世界更多人为真善美所感动。
曹文轩,著名儿童文学家。1954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草房子》、《红葫芦》、《蔷薇谷》等。其中《再见了,我的小星星》获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山羊不吃天堂草》获宋庆 龄儿童文学奖金奖、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短篇小说《蓝花》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新作奖。其他作品获国际安徒生提名奖、中国安徒生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等重大奖项。
链接中考
《孤独之旅》入选2009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
《草房子》入选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题。
美•心灵
不可缠绕的心灵
曹文轩
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蹿成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长得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挂果——我想。然而,两年后,它并没有如我所期盼的那样。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记得那时我很难过。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为瓜架,在它的跟下种了丝瓜,那些刁钻的丝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若是直上也罢了,却是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起来,对它千缠百绕。我把它们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树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那年,春寒料峭,它开